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致抗震前线的英雄们
两把宝刀
连 载
筚路蓝缕
《青灯》
26
24
桐本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古代成语故事
筚路蓝缕
李济通

  “筚路蓝缕”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栾武子曰:‘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于胜之不可保、纣之百克而卒无后,训之以若敖、虫分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筚路,即简陋的柴车;蓝缕,指破旧的衣服。意为驾柴车、穿破衣去开山辟地,艰苦创业。

  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楚庄公出兵围郑。国小力弱的郑国,一面抵抗,一面向晋国求救。不久,京(今荥阳东南)被楚攻克。大兵压境,郑襄公只好向楚庄王请罪,并将儿子、弟弟作为人质,表示与楚结盟。后楚撤兵。晋景公得知消息,气愤异常,旋派荀林父帅重兵讨伐,屯兵于敖、高阝(今荥阳西北)两山之间,伺机进攻。恐惧万分的郑襄公,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夫皇戍进言说:“面对晋、楚两个大国,我们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若晋楚决战,谁胜与谁结盟,才能确保郑国的安全。”并自动请缨,愿劝晋攻楚。他在参见荀林父时,说:“郑对晋并无二心,与楚结盟,是为了郑国的生存,今楚国虽胜,但骄傲自大,军心涣散,加之长期在外,军士疲乏,如迅速出击,郑国作为后援,定可取胜。”但荀林父犹豫不决,乃召部下商议。中军副帅彘子说:“打败楚国,征服郑国,在此一举,您就下令吧。”下军副帅栾书却说:“楚自灭掉庸国以来,国君时常告诫大臣,要理解百姓的苦难,加强戒备,不可一日懈怠,并用先王若敖、虫分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事迹去教育臣民,让他们知道,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丰衣足食。这不能说他们骄傲。再者先大夫子犯曾讲,出师有理气则壮,理亏则气短。我们怪罪楚国,是不合情理的。今郑国助我们攻楚,目的是坐山观虎斗,谁胜归附谁。所以不能同意郑国的这个意见。”

  于情于理来说,栾书的这个建议无疑是正确的,但荀林文没有采纳,却暗中支持性急、鲁莽的先穀帅兵进击楚军。结果,早有准备的楚军,杀个回马枪,打得晋军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从此,晋国的霸主地位,被楚国所代替。尽管郑大夫皇戍在此争斗中,充当了挑拨离间的角色,但意在挽救郑国,实属无奈之举。而栾书有关楚国“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建国创业的一番议论,却极富现实意义,至今仍熠熠生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