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又闻粽香
3  4  
PDF 版
粽子溢香龙舟竞渡的美丽端午
让端午唤醒 文化记忆
800学生盛装拜屈原
关于端午节
传统端午节 有趣风俗多
选粽子有技巧 吃粽子要健康
端午诗歌欣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打印】  

粽子溢香龙舟竞渡的美丽端午
民俗专家说:民俗文化教化人心匡正风气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 颖
中原网  日期: 2008-06-06  来源: 郑州日报  
  《白蛇传》里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在端午节这天喝下雄黄酒,不料显出原形吓死许仙,随后又产生了“盗灵芝”这样中国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随着端午节的临近,除了想到屈原、吃粽子,想到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传说故事,更迫切需要认识的是,我们该如何认识端午节、如何过好端午节?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夏挽群。

  河南端午节习俗多

  “端午节的来历众说纷纭,主要有图腾祭祀、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纪念春秋名将伍子胥,也有驱恶辟邪说,等等。”夏挽群告诉记者,其中比较固定、最普遍的说法就是纪念屈原说。“梁代吴均在《续齐谐记》里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夏挽群说, “世人皆醉兮我独醒,举世混浊兮我独明”的屈原因直谏未纳而投身汨罗江中,赛龙舟、挂香袋、吃粽子等都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民间传统,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喂饱鱼龙虾蟹,以免它们伤害屈原。

  夏挽群介绍,河南端午节活动习俗众多,以贴艾虎、挂香囊、门上悬艾、吃粽子、给小孩戴五毒肚兜、划龙舟、“送端午”、“瞧端午”等活动为主。“端午节起源很早,只是具体由来说法不一。“纪念屈原”说的盛行,也许是因为屈原给人的印象最深、教育意义更大的缘故。

  民俗文化影响深远

  夏挽群提出,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代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民俗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数千年的农耕时代,在民间深藏着博大雄浑的优秀文化因子,其中文化信息承载最为密集、情感色彩最为浓烈、道德教化作用最为深刻、记忆传承最为有力的,当属中华民俗文化。传统民俗是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综合载体。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美术、交际礼节、娱乐游戏、艺术技能、信仰心理,等等。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无一不在传统民俗中得到存活和赓续。我们弘扬了民俗文化,也就使它们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得到了延续。

  “民俗文化还可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夏挽群说,作为惯例的民俗是法律的基础和补充,社会治理需要有效地运用民俗的力量,譬如春节所表现出的敬奉祖先、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和合”精神;端午节所张扬的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七夕节所蕴含的忠贞不渝、诚信友爱的观念;重阳文化所尊奉的“五伦之孝,推家至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达至和谐大同”的传统美德等。倡导传统节庆的弘扬,对于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乃至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其重要作用。

  留住我们的文化根脉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民族的本土文化受到冲击是世界性的问题。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家园。一旦这个家园消失了,我们民族的主体性地位就不复存在。我们一定要把保护民俗民间文化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去认识。”夏挽群提出,我们要把保护民俗民间文化事业转化为文化资源的开发,向全社会普及抢救、保护、开发的理念,学术界应首先对需要抢救与恢复的传统节日作出科学界定,对其主要对象、基本范围、民俗内涵、扬弃标准、正确导向、方式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和认真论证,形成调研报告,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

  夏挽群提议,还应召开各类“传统节庆与文化建设”学术讨论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筹办传统节庆活动,通过试点工作取得经验,予以推广。“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培养民族情感、承继民族精神,要从中小学教育入手。要将民间文化列入中小学传统教育的内容之一。民间文化遗产,最具民族审美情趣和民族艺术特色,它的继承和发扬应是全民性的理解与承传。”夏挽群说,民间文化遗产只靠一两个部门或业务单位的重视是很难承担全部工作的,它需要党委政府、专业部门、专家与学者、新闻工作者、民间艺人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一任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