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3  
PDF 版
花草人生
此去经年
漫话端午节的名称
端午习俗趣谈
玉琮
粽子史话
信息学院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漫话端午节的名称
老 陈
中原网  日期: 2008-06-08  来源: 郑州日报  
  提起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有几种称谓人们是知道的,但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就不一定尽知了,还有的称谓则可能知之者更少。

  “端午”本来为“端五”。“端”有“初”、“始”之意。按农历讲,每月的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中,第一个逢五的日子叫“初五”,也叫“端五”。据传,唐玄宗生于八月初五,为避“五”讳,端午节的“端五”便以“端午”代之,古字“五”与“午”通,故这样取代既避其讳,亦不失原意,后来“端午”倒成为传统的称呼了。

  端午节亦称“端阳节”。古人以十二地支记时辰,半夜“子”时相当于北京时间的23点到1点,依次类推,“午”就是中午的11点到13点。这个时间,太阳高照,古人便称“午时”为“阳辰”。“端午”称“端阳”即由此而来。另外,“端阳”亦有阳气始盛之意,到农历五月初的时候,天气亦开始大热起来。

  古时,端午亦称“重午”或“重五”,至今有些地方还称“重午”。我国古时曾以地支纪月,以农历十一月为“子月”,十二月为“丑月”,依次类推,五月则为“午月”。因此,“五月初五”亦即“午月端午”。这样既“重五”,又“重午”,故而得名。

  古时有的地方称端午节为“天中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记述:端午为天中节,人家包黍秫以为粽,束以五色丝彩。

  有的地方则有五月初一至初五日以新衣彩带极力装扮小女儿,并以簪大红榴花为乐事,出嫁女儿归宁等习俗,据《康熙大兴县志》载:是日少女佩带灵符,簪榴花,已嫁之女亦各归宁,故又称女儿节。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端午节,人们爱把菖蒲、艾叶悬于门上避邪、除秽,因此又称之为“菖节”、“蒲节”。

  1912年,民国成立后,曾行文规定:“阴历四节,藉使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故端午又称为“夏节”。

  因为端午是五月里的节日,所以有些地方就干脆叫它“五月节”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