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  
PDF 版
国家首次为地方地震灾后重建立法
和谐惠济唱响富民歌
考生今起报志愿
中星九号 发射成功
父亲的胆子越来越大
三夏见闻:夏种不见种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父亲的胆子越来越大
四川省米易县 吴兴刚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0  来源: 郑州日报  
  父亲是个胆子很小的农民,这是我少年时的记忆。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刚吹进穷乡僻壤的小山村。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对上级“包干到户”的精神吃不透,一连召开了三次大队干部会议,想依靠“集体决策”来确定包不包。没想到其他30个与会者的表决结果居然是1515,依然需要父亲作决定,既不想分田地、又不敢违背上级精神的父亲沉默不语。

  苦思冥想了整整两天后,父亲起了个大早,打把伞出了门。10多年后,才知道当时六神无主的父亲是去求助了。父亲高一脚矮一脚地走了10多公里,请教在县里当了10多年干部的老同学。老同学的批评并没有让父亲醍醐灌顶,一个多月后,直到上级领导表示“再不分,就要追究责任”时,父亲才十分不情愿地安排了全大队的包干到户工作。

  当然,土地包干到户后不久,父亲大队支部书记的职务也被取代。那段时间,父亲很消沉,他时常含着长长的烟袋,站在自家的地头,看着周围田地里忙碌的乡邻。

  包干到户,使包括父亲在内的乡亲们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这出乎父亲的意料。看着堆得似小山一般的粮食,看到一些乡亲把余粮换成“大团结”很是风光,父亲胆子也大了起来,卖粮攒钱的队伍中有了父亲的身影。

  读了党中央、国务院一个又一个关于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文件后,父亲的胆子更大了。1985年,他带头承包了当时全乡唯一的铁矿。乡亲们跟着他开山采矿,村里几乎家家都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一些人还买起了拖拉机、大汽车,父亲也多次被乡里、县里树为典型。

  当乡亲们鼓起了钱包后,父亲的脑子里又多了份“科学开采”和“环境保护”的念头。1992年夏天,他找到乡长说:“我们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开矿了。现在采矿的方法原始落后,浪费很大。矿渣倒入江中,水都不清了……”乡里采纳了父亲的建议,把铁矿承包给了一家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还与承包者签订了环保责任书。

  父亲的胆子真的越来越大了。1998年的一天,他给我打电话:“你在企业干了10多年,对国家关于企业改革的政策比较熟悉,帮我参谋参谋,这次中小企业转让拍卖,我能不能投标?”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我跟父亲开玩笑:“看不出老爸的胆子这么大?不怕栽跟斗了?”话筒中传来父亲爽朗的笑声:“改革年代嘛,胆子不大一点行吗?胆小才会栽跟斗呢!”

  前些年,矿业秩序整顿,父亲主动与别人整合了矿山,再后来,与人办起了一个专门回收矿屑等废料加工砖的工厂。一座座渣山很快被消化掉,砖厂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登上了媒体的要闻版。

  春节,全家人一起走亲访友,走在宽敞洁净的大街上,在外打工的小弟看着脚下的地砖,不相信地问父亲:“这些都是你们厂生产的?”父亲微笑着点头感慨地说:“想不到,老都老了,我这个老农民还能火一把。”读初中的大孙子接过话:“爷爷,爷爷,您这叫与时俱进。”

  来稿请寄郑州日报编辑中心,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80号,邮编:450007,请注明“回眸30年”大型征文字样;电子信箱:zzrb1b@2008.sina.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