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唐家山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内蒙古发生5.2级地震
青海唐古拉山余震频频
搜救失事直升机全记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搜救失事直升机全记录
  10日,搜救人员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搬运切割设备,准备前往直升机失事地点。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于当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新华社发

  关注失事直升机

  “找到了!找到了!”

  6月10日上午,当听到这个本该令人激动的消息时,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里所有的人心情却异常沉重——直升机残骸被发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经过连续11个昼夜的搜救,5月31日在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中失事的米-171直升机残骸于6月10日10时55分被发现。直升机残骸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巨大的爆炸使得机上人员遗体已难以辨认……

  牵动人心

  直升机失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十分关切,指示立即组织力量全力搜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迅即组织搜救行动,派出地面和空中搜索分队进行拉网式搜救。

  5月31日14时56分,邱光华驾驶的编号为734的直升机与地面失去联系。

  15时45分,联合搜救指挥组成立。得到陆航团关于直升机失去联系的报告后,指挥部立即指示部队运用各种通讯手段联系机组,同时通过空军中继机、中国移动手机呼叫直升机和机上人员。从中午到深夜,一连10多个小时,一直没有回应。

  在邱光华机组失事前,另一特级飞行员多么秀曾在空中与他通话。

  “天气变化太快,恐怕不行……”这是邱光华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

  成都军区司令部陆航处处长陈格辉认为,直升机失事后,可能出现机体散落,变成碎片的机身涂有军用迷彩,与植被的颜色相同,很难通过肉眼分辨。特别是失事地域山高林密,很多地方因为地震引发山体松动还在不断滑坡,无论是徒步攀越,还是直升机空中搜索,难度都非常大。

  立体搜救

  6月1日,出动人员8000多人、直升机20个架次,对银杏乡至映秀镇展开拉网式搜救;

  6月2日,出动人员1400多人、直升机25个架次,对疑似区域展开重点搜救;

  ……

  6月9日,出动人员9414人及各型飞机和飞行器7架、水上搜救装备2台,对映秀镇西北侧高地进行重点搜寻排查……

  11天时间里,军地先后投入近10万人次、各类飞机和飞行器100多架次,展开地毯式立体搜救。

  在空中,新华社记者跟随直升机,参加了惊心动魄的搜救行动。一次一次充满了期待地起飞,又一次一次黯然神伤地返航。

  6月1日清晨,752号直升机按照预定计划起飞,记者和所有搜救人员一起,打开直升机的窗户,瞪大了眼睛扫寻着山谷每一个角落。

  搜救直升机像一只鹞子,在峡谷中忽上忽下,悬停、调头,空中落差达到2000米,螺旋桨掀起的巨大气流,扬起了巨大的尘土,在直升机窗户上蒙上了一层灰。

  机长杨磊说,搜救直升机在搜救中,风险非常大。峡谷细长,周边的山峰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直升机遭遇紧急情况,没有足够的空间爬升拉高,调头返航的回旋空间也很小。峡谷的气候变化太快,有时候飞得好好的,突然就飘来一朵云,直升机就像一头扎进雪堆里一样,什么都看不见。

  第二天,752号直升机再次起飞,继续搜救。但天气却不作美,能见度很差。昨天发现的疑似目标,也找寻不到了。

  “实在是太难了。”杨磊一边摇头一边说,“盯着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一架小小的、涂着迷彩的直升机,没入原始森林,就像一滴水汇入大海。从直升机的窗户看下去,刀削悬崖,茫茫森林,让人望眼欲穿,欲哭无泪……

  在地面,上万人参加的搜救行动进行得同样艰难。6月1日17时许,映秀任务区搜索行动指挥组接到报告,有人在漩口镇赵公山附近发现疑似直升机机残骸的反光碎片。

  成都军区某装甲团、某炮兵团,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和武警官兵立即对赵公山实施拉网式搜索。

  赵公山海拔2400多米,山上坡陡林密,道路十分难走,即使是走惯了山路的当地村民,也需要近5个小时。

  17时40分,记者和官兵们在当地村民引导下,向赵公山发起冲锋。刚走出不到100米,就遇到了一段约40米长的滑坡地段。这里根本没有路,只能手脚并用,踩着随时可能滚落的石头小心翼翼前行。

  再往上走,已没有了庄稼,连此前依稀可辨的羊肠小道也被野草、灌木淹没了。为了在天黑前多赶点路,官兵们用砍刀劈荆斩棘,踩着灌木丛前行。

  21时20分,同行村民接到电话,有人说在麻溪一带听到爆炸声。官兵们当即决定,连夜从小路赶往麻溪。

  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天已全黑,伸手不见五指,官兵们带的手电筒又不够,只得两三人共用一支。一路上,尽管大家拽着树枝,相互搀扶而行,仍然不时有人摔倒。粗略估计,仅记者摔跤就不下10次。有时下坡路滑实在不好走,就干脆坐在地上滑下去。

  23时10分,赶到麻溪。当地群众告诉官兵,他们刚从附近山上寻找回来,因天黑路险,决定明天再搜救。

  失事区域河流纵横、湖泊众多,直升机会不会坠落到水里?搜救部队迅速对失事区域内的水域展开搜索。

  紫坪铺水库大坝上,水陆工程侦察车对水库展开全方位侦察。在显示屏上,浑浊的湖水变成了一片透明,可是偌大的湖底一无所获;

  在岷江岸边,搜救人员对几十公里长的河流进行了河床断面扫描,没有获得丝毫进展……

  魂归青山

  自6月1日中午新华社受权发布直升机失事的消息以来,各种各样的线索就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传到指挥部。

  “5月31日下午,有群众在映秀镇制药厂附近的山上听到爆炸声。”

  “有人在赵公山附近听到爆炸声,看到黑烟。”

  “在清银寺附近发现一具遗体,怀疑是机组人员。”

  ……

  每天,不断有灾区群众主动向部队和有关部门报告线索,引导部队到可疑地点展开搜救。

  5月31日下午,阿坝州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到部队关于搜寻直升机的通知后,立即成立以州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军分区领导为副组长军地联合搜救指挥部,迅速展开搜救行动。

  马尔康、九寨沟地区出动应急民兵50人,从汶川县城向草坡乡方向搜寻;汶川县、黑水县出动应急民兵50人,从映秀镇向草坡乡方向搜寻。汶川、黑水县出动应急民兵40人,在映秀镇1.5公里范围内进行大面积搜寻。

  卫星定位、遥感成像、雷达探测、红外跟踪……锁定的面积越来越集中。

  利用成都军区空军和中国民航成都双流机场引导雷达提供的信息,综合各个方面获得的线索,陈格辉和战友们在地图上一遍又一遍地确定邱光华最后飞行的航迹。

  在一张大比例尺地图上,一红、一蓝两条曲线,标示着邱光华机组和与他最后通话的多么秀机组的飞行轨迹……

  根据航迹图,联合搜救指挥部很快确定了一个方形的搜救区域和一个圆形的重点搜救领域,在地图上分别以橙色和黄色标示出来。

  6月10日早晨,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夏国富带领200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在映秀镇西北深山峡谷密林中发现了直升机残骸和机上人员遗体。这个地点,就在地图上标示的重点搜救区域附近!

  据新华社成都6月10日电

  

  遇难机组人员简介

  ■新华社记者 朱映涛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失事机组成员5人: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

  邱光华:我国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

  邱光华,1957年4月出生,四川茂县人,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直升机机长,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特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51岁的邱光华有着580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就飞行63架次,和机组人员一起先后向汶川、茂县、理县以及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等灾区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

  李月:家中独子 刚领结婚证

  李月,1980年出生,是陆航团年轻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李月是家中的独子,今年年初刚领了结婚证。小两口有一个心愿:就是等部队任务不紧张时旅游结婚。可是部队从年初执行抗击冰雪救灾任务再到这次抗震救灾,他一直忙碌不停,婚礼只好一次又一次推迟。

  王怀远: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

  王怀远,1961年出生,有3010小时的飞行经历,是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后因身体不适导致停飞。但他从未放弃,最终以一名优秀的空勤机械师的身份重返蓝天。

  这次救灾中,王怀远每次从灾区返回,都要带回一大把灾区群众写在烟盒、纸壳上的电话号码,一下直升机就不停拨打电话,帮灾区群众给亲人报平安,而自己10多天来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陈林: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

  陈林,1980年出生,28岁,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

  陈林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地震发生后,团里为了让飞行人员安心飞行,专门搭建了家属来队避灾帐篷。但为了不给团里添麻烦,陈林坚决不让妻子来队。5月31日11时许,陈林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过来看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面的陈林,没想到这竟成了夫妻、父女最后的一次见面。

  张鹏:“80后”士兵 二级士官

  张鹏,1984年出生,“80后”士兵,二级士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主动请缨,每天在机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参与装卸救灾物资170架次,合计60余吨。

  5月21日那天,陆航团举行了一个向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仪式,长长的队伍里都是党员,唯一一个普通士兵,就是张鹏。 据新华社成都6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