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3  4  
PDF 版
河南诗草
此去经年
《梨园往事》
玉琮
选择“坚强”
云烟漫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云烟漫忆
钱世明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2  来源: 郑州日报  
  一

  昔日个石翁对我说:“作文作诗易,写字最难。我写了一辈子字,仍难得写好。”个石翁书法壮岁以前未脱通常楷书(唐楷)规模,后变法以北碑笔法作行楷,遂自成风格,清隽中见刚劲,尤其便笺写得极富姿态。四十六年前,我见到他的手稿四册《思庐诗稿》、一册《悔红词》,正文即唐楷,而诗稿序(田星六作序,个石翁手录)已是他自己的笔法——是后来写的,订在一起了。扉页打竖行格,由仇鳌题写书名。黄永玉说个石翁的书法,脱胎于魏碑《张黑女志》,我没听个石翁说过,但以《张黑女志》对照,黄说是对的,当是个石翁对他讲过的。“文革”后期,翁手书《残杂诗稿》和《早红词》(即《悔红词》),书法即他已成风格的字体了。我知道翁以方笔作行楷,却从没见他读北碑或临北碑,倒是见他临汉碑,用旧报纸。我就联想到我在永安里俞平伯先生家,见俞先生用透明的纸蒙在汉碑拓本上,专注地摹隶书的事。而俞先生为我写的方秋岳概括《兰亭序》的词,却是全依兰亭书法,“丑”字也依王羲之加描。我从两位前辈临、摹汉碑,知道了学书不可不致力于汉隶。

  二

  先父守和公能工笔仕女,书为馆阁体。先母在我幼年,命临署颜鲁公《双鹤铭》。先母庚寅(1950年)除夕前去世,我七岁,始得汉碑及篆书碑拓,虽然,而没入其门径。1959年初,见北京晚报登于非 瘦金书法条幅(书“故人赠我江南春讯”词一首),甚喜之。遂到琉璃厂中国书店得见珂罗版印的宋徽宗大字(书“禾农芳依翠萼”五律一首)。1961年我作昆曲剧本《春鹃碧血》的手稿(现藏中国现代文学馆),就是仿瘦金书以小楷写的。王昆仑师当时见到这个剧本,在1964年4月5日召我到他家,问我:“小钱,你怎么喜欢他(宋徽宗)的字?这是个没骨气的人。”便指着东墙靠北窗挂的于非 的中堂(内容写的是毛主席词),说:“于非    的瘦金体里有颜的笔意。”教我可读郑板桥的字。自那之后,我改弓玄更张,重攻颜,也开始读板桥书法。现在想来,当时王老召我见他,或许是特意把于非 的字挂出来,对我进行开示吧?再想到王老去世后,王金陵师姐对我说:“爸爸(王昆仑)对我说过:一定要把小钱拉过来!”意思指把我的诗追求典雅拉到大众通俗化的路子上来的话,我更信我猜测王老悬于非 字是要教导我,把我从瘦金书的“路”上拉过来了。王老嘱我读郑板桥,当时以过正来矫枉吧?

  三

  “文革”前北京王府井和平画店二楼都是书法作品,名家荟萃,孙墨佛整纸行书才六元一幅,一尺宽、四尺长的条幅,一律四元;一尺见方的斗方,一律五角一幅。如今,好家伙,呼啦啦出了一堆“书法家”。时下一些“名家”的“书法”,我实在不敢恭维!但这些明眼人一看就没文化底蕴的、笔力软弱的“行”呀“草”呀的玩意儿,标价却数千、数万,乃至十多万一张!大概谁标的价码高,谁就最棒,哈哈……还有更可笑者,以年纪大自居,好像他们老,他们的字也好!赵朴初先生一次聊到人们称他为书法家时,他笑着说:“我算什么书法家?我就是没死。”我听了大笑。仗着“没死”就成了“书法家”的“书法家”们,对朴老之言,会汗颜吗?不知自己吃几碗干饭的人,是不会汗颜的!哈哈,一笑!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