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各省探索如何“评官”与“评政”
“范跑跑”们警示社会急需价值重构
自由跟道德不能PK
直面全球经济的八级地震
苦难是艺术的内涵不是艺术的道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打印】  

苦难是艺术的内涵不是艺术的道具

中原网  日期: 2008-06-12  来源: 郑州日报  
  “一朵纯白色的、美丽惊人的花,迎着狂风暴雨坚定地站在我的脑海里,任它风吹雨打,傲骨长存。此刻我猛然醒悟,这个形象就是由在汶川大地震中迸发出来的各种动人的力量和精神,形成的撼人心魄、凄美的‘生命之花’。”著名艺术家舒勇日前表示,他决定创作名为“生命之花”的雕塑作品,将它献给所有在地震中的死难者和幸存者,以及为地震作出贡献的世界人民,从而“让这段历史变得可以触摸”。而用什么材料来塑造“生命之花”呢?舒勇的答案竟是:死难者的骨灰和灾区的残砖瓦砾!(《新快报》6月11日)

  花是美好和吉祥的象征,生如夏花之灿烂——我们常以此来讴歌和赞美生命的美丽。大地震突发,在毁灭中勇敢承受、在废墟上坚强面对,协力同心,心手相连,共抗灾难,生命在天崩地裂中昭示着无与伦比的、另一种形式的高大瑰丽。

  灾难必将过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灾难带给生命的苦难——在大难中逝去的亡灵,在大爱下凝聚的力量,在血脉里流淌的精神,或者,需要以各种艺术的形式去进行纪念。但,缅怀和铭记苦难,非得要用遇难者的骨灰“塑像”吗?我当然相信,艺术家的这一构想,不会是有意亵渎遇难者陨灭的灵魂,更不会是无聊的炒作。可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浓浓“死者安息”传统文化氛围的国度里,如此“凄美的美丽”,无论是对于死者还是生者,都太残酷了。我们不会回避苦难,但我们绝对无法接受遇难者骨灰沦为艺术加工的道具。

  舒勇先生说,“回避历史的人永远是一个弱者。而死难者的骨灰,让我们无法回避真实带给我们的震撼和警示。将骨灰用艺术的方式放在博物馆里,会让死难者变得更有尊严”。可在我看来,遇难者骨灰被“加工”为某种供人“瞻仰”的外在物质形式,所体现的至多是艺术的尊严,而绝非是生命的尊严。在绽放和升腾的艺术之美背后,是生命的惶恐,是灵魂的煎熬。

  苦难,让我们泪流满面;苦难,也让我们挺起了生命的脊梁。穿透灾难的尘烟,透过刚强的笑颜,我们看到了希望。此时此刻,我们蓦然发现,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鲜活的字眼其实就潜藏在我们灵魂的深处,与我们的生命共始终。这才是一朵真正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在需要的时候,它自然会勃然绽放,爆发出感天动地的震撼壮美。

  花儿之美有形,生命之美无形。以生命为滋养,以精神为枝叶,以文明为花蕊——这是至高境界的无形的生命之花,不需要任何艺术形式的雕饰。苦难是艺术的内涵不是艺术的道具,所谓以残酷展现凄美、用骨灰塑造壮丽的生命之花,不“开”也罢。    陈一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