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蜀人论
此去经年
望梅止渴
玉琮
《灯火阑珊处》
春游武夷山
戏迷开心我快乐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戏迷开心我快乐
郭光宇

  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戏曲广播《周末大戏曲》百期庆典组织了三台戏,除了一台豫剧“五大名旦”流派传人折子戏外,其他两场都是由河南海燕豫剧团演出的,一场是《桃花庵》,另一场是《程咬金照镜子》,索海燕都是担任主演。许多人很纳闷:“旦角奇才”索海燕不是以擅长演出“五大名旦”的戏而出名的吗?《程咬金照镜子》可不是五大名旦演出的经典剧目啊。我带着这个问题直接问了索海燕,她告诉我:“在乡下演出,许多地方的戏迷喜欢点这出戏,认为它幽默、风趣,剧情跌宕起伏,很有看头。我是根据戏迷们的要求选择演这出戏的。我演惯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行当,也想通过这出戏的演出给大家带来一种新的感受和愉悦。”她还告诉我:“其实我喜欢多演五大流派的戏的习惯,并不单是个人爱好,也是根据戏迷们的要求形成的。开始我是拜陈派高徒牛淑贤为师的,学的是‘陈派戏’,并且以‘陈派戏’参加了‘香玉杯’比赛。常香玉大师胸襟开阔、目光远大,没有门户之见,对我这个演‘陈派戏’的年轻人大加鼓励,并且欣然接受别人推荐,接纳我为‘入门弟子’,还多次亲身示范教诲。从此我下乡不仅演‘陈派’戏,还演‘常派’戏。”索海燕带领的是一个民营剧团,演出就像打游击战,去过许多地方。河南本省不用说了,山西、河北、安徽、山东、湖北,靠近河南的地方,她都多次去演出。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艺术爱好也有差异,戏迷们点的戏码也不尽相同,除陈、常流派之外,喜欢崔派、阎派、马派的戏迷也大有人在。索海燕想,自己是个演员,通过演戏满足戏迷们的需要是自己的职责,必须经过努力尽可能的满足戏迷们的要求。于是她暗暗下定决心,要把其他旦角大师们的戏学会。她一遍遍观摩大师们的演出影像资料以及她们优秀传人的演出,反复钻研,细细揣摩。她在台下不多言多语,也没有其他爱好,除了演出,一心放在学习上,甚至夜里做梦也少不了向大师们学演唱的场景。民营剧团虽然条件艰苦,但有一点使索海燕感到特别欣慰,就是演出机会多、锻炼机会多。因为索海燕在戏迷中有威望,戏迷们总是希望她能登台演出。剧团每年演出四百多场戏,她直接参与演出的就有三百多场。演出机会多了,就熟能生巧,五大流派的戏渐渐就会演了,并且越演越像。她演出的“五大名旦”经典剧目不仅声腔动作相似,而且能传达出大师们对剧情和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细致体现,得其形又传其神,不仅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更得到广大戏迷们的热情赞誉。索海燕说:她演出大师们的戏,戏迷们看的开心,有了笑声和掌声,是她最快乐、最幸福的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