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拉开帷幕
一年改变一座城市
37万共产党员特别的爱
郑州旅游业华丽“转身”
我家的住房变迁
千名家庭志愿者
宣传垃圾不落地
黄河昨起进入汛期
病房课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家的住房变迁
张向胜

  1988年9月,高考落榜的我因为家境贫寒,没有继续复读,被对口支援新县老区的新密矿务局(现郑煤集团)招收为协议工。

  井下挖煤是个繁重的体力劳动,好在自己年轻力壮,很快适应了工作。上班三年后,我娶妻生子,妻儿也从农村来到矿区定居。当时,因为单位住房十分紧张,我便在矿区农村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房子黑暗破旧,我便找些报纸糊在四周,中间用布帘子一隔为二,里面摆张木板床和一个“二手”小木柜,外面是煤炉和水泥板垒起的灶台,这就是我的“家”。虽然条件简陋,但一家人在一起,也感到无比幸福。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喜欢舞文弄墨的我开始有一些“豆腐块”见诸报端。一些总结、简报、领导讲话稿等材料基本都由我执笔。为了方便工作,也为了照顾我这个“笔杆子”,单位领导从宿舍楼腾出一间20多平方米的房子,让我搬了进去。这在当时,已经是享受“副队级”待遇了。

  1998年年底,我终生难忘。我被矿上招收为合同制工人,实现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不久,在写作上“小有名气”的我又从井下跳到地面,调到另一单位的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后来,随着国家户籍政策的放宽,我们一家人又把户口迁了过来,真正过起了城市生活。

  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职工工资逐年增加。腰包鼓起来后,2001年,我拿出4万多元积蓄,在矿区中心位置购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商品房。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磁炉、DVD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妻子也找了一份工作,而我除了工资之外,每月还能收到报社寄来的稿费,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想起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20年来的变化和眼前的幸福生活,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使我有了住房有了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