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首批赴四川汶川医疗救援转运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乔伍营,临危受命带领由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和郑大一附院等20个单位l30位医疗专家、55台救护车、指挥车组成的河南省大型医疗队,在星夜兼程开赴汶川抗震途中,不惜用自己的生命为医疗救护车队开路,成功地使河南医疗车队第一个挺进四川汶川。在最关键的时刻,救治转运3000多名重症伤员,受到了国家和军队各级领导以及灾区人民群众的称赞。在中国医疗救援史上谱写出了河南、郑州壮歌。
5月2l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握住乔伍营的手说:“你们是第一个赶到汶川的医疗救援队,我代表国务院感谢你们!”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第一时间给乔伍营通电话表扬说:“伍营,你们辛苦了,我代表郑州市人民向你们表示亲切的问候,你们为河南人民争了光,为郑州市添了彩,我马上派慰问团到汶川去慰问你们……”
冒生命危险为55台医疗救援车辆挺进汶川开路
2008年5月l2日l4时28分,8.0级大地震突然降临在四川汶川。
在这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有30多万受伤群众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疗,有万余名四川地震重症伤员要转运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医院,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命接力。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河南省赴四川医疗救援入员在郑州紧急医疗救援中心集结,很快组成了河南省第一批医疗救援队。乔伍营临危受命任医疗救援队队长,挑起了党支部书记的重担。
5月l5日早上8点,车队进人四川灾区。医疗救援队接到四川省应急办紧急通知立刻赶往重灾区汶川。行程需经成都、雅安、泸定、瓦期沟口、丹巴、金川、马尔康等地,在深夜翻越二郎山。黑夜中走在车队最前面的乔伍营,下车观察道路时,突然“轰”的一声,身后的一堵石墙塌了,来不及躲闪,大块飞石就从他和两名队员的身边穿了过去……
挺进汶川的路上,一阵山摇地动,刹那间山体滑坡,车前乱石滚动。“咣”的一声,一块巨大的石头掉下,把汽车的保险杠砸飞掉人岷江,车队的许多车辆被落石砸破玻璃……有的队员出现恐惧心理。乔伍营说:“灾区的群众正压在废墟下,急需我们去救援,我们早一分钟到,就可以早救活一个入,大家不要怕,我走第一辆车……”
“乔队,我是共产党员张东升,你让我开车走第一个吧……”对讲机中不断传来这样的声音:“我是共产党员,我是……”乔伍营非常感动地说:“共产党员们都跟我来!”车队又向前开进了!
山脉狭路相逢,房屋恣意碰撞,道路裂断……乔伍营用对讲机让驾驶员们把随车物资挪到了车的右侧,让医护入员坐在车的左侧,防止右侧山体滑坡,落石砸伤他们。
车队行至一个叫高家庄的地方,道路出现严重的塌方和山体滑坡。为了保证车队安全,乔伍营冒着生命危险下车前去勘查,发现这里仍然不停有山体滑坡发生,只要车速稍慢,随时都有被滑落的泥石掩埋或被落石击中的可能。在查明路况后,乔伍营队长谨慎指挥车队前行,并要求每车拉开l00米的距离,在到达严重塌方路段后,加速前进,快速通过,还要求每辆车在通过之后向指挥车汇报。当进人汶川的车队刚刚通过严重塌方的路段时,又一次6级余震发生了,车队又一次死里逃生。
就这样几经转战,在当晚20:30,他们赶到了汶川县城。阿坝州州长非常惊讶地说:“你们是怎么进来的?你们是第一支到达我们汶川的大型医疗队,我们太需要你们了……”
为救治转运灾区重症伤员
甘当“铁人”队长
乔伍营带领队员连夜展开抢险和医疗救治工作。急救车、直升机,废墟的帐篷里,处处闪现出河南医疗救援队员的身影。他们像队长乔伍营那样,发扬“铁入”精神,全力救治转运重症伤员。
5月20日,由于灾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空气中漂浮着浓浓的地震灰尘,河水混浊不堪,还漂浮着一些动物尸体,整个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味,乔伍营和队员们只能捂着厚厚的口罩,但队员们的工作热情依然高涨,当天共救治伤病员797入,出诊4次,为l名骨折伤员进行石膏外固定。
在汶川倒塌的废墟上,每入每天两包方便面,一瓶矿泉水,晚上挤在救护车上睡觉。队员许新建负责管理车辆,队员马旭东、燕重远负责管理后勤物资,每天要比普通队员多讲很多话,也多跑很多路,两个入的声音都嘶哑了。为了节约用水,他俩每天分喝一瓶矿泉水,到七盘沟的第二天,嘴上都出了疱疹。乔伍营心痛地对他俩说:“你们俩是骨干,一定要注意身体,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
在灾区由于通讯中断,通讯指挥车成了整个救援队通讯联络的重要保障。对通讯车的驾驶员秦国庆来说,保证通讯车的安全是他的重要任务,由于入员紧张,他一个入驾车行走了l000多公里的盘山公路,下车后,他连腰都直不起来,就是这样,他依然没有丝毫怨言。队员谢永富是一名医生,他身兼多职,既是宣传员、文秘员,又是后勤员、协调员,他跑前跑后脚磨出了泡,都不吭一声。队员们就是这样在一天几百次的余震环境中工作。乔伍营通过火线人党程序在汶川批准发展了第一批党员。
(下转第二版)
——记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首批赴四川医疗救援转运队队长、党支部书记乔伍营和他的群体
新华社记者闻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