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老人的境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个作家的教训
科学家也爱当赌徒
侯宝林拜老师
马克思炒股
皇帝不是这样当的
怀着爱心吃蔬菜
现代人无奈的无奈之计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侯宝林拜老师

侯宝林表演相声时,唱功深厚。很多人认为,他有一副好嗓子,所以“柳活儿”就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为数不少。实际上,嗓子好只是一种可以使好“柳活儿”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

找准老师拿手戏

在侯宝林之前,一位前辈曾说过一句名言:“歪的招笑,正的拢人。”侯宝林就是这样做的。他能唱的剧种、曲种很多,仅说京剧,他学过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学过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周信芳。四大须生里本来有奚啸伯,他把奚换成了周,因为周的特点非常明显,观众听了好理解。他还学过四个最有名的小生:姜妙香、俞振飞、金仲仁、叶盛兰。关于学唱,他的一些观点与那位前辈的观点不谋而合。但更多的则是他有许多自身的东西,他认为,要学某位名演员,就要学这位演员的名唱段。这得先对这位演员非常了解。

比如学马连良,他认为首先要学“对”。比如,演员在台上唱,观众在台下闭着眼听:哦,这不是马连良在唱嘛!侯宝林所以能做到这点,因为他了解马连良,而这是研究的结果,不下苦功是不行的。他为了同一个唱腔,就要听《三娘教子》、《九更天》、《四进士》等,听后再分析,这几出戏里都有这个唱腔,哪个最好,最能代表马派,得出结果后再学。《四进士》里的“三杯酒下咽喉把大事误了”,这句唱中的“事”字,吐字、发音和别人都不一样,马派的特点突出。侯宝林抓住这个重点,表演的时候,效果非常好。

心中有杆秤

侯宝林认为,学京剧名家,要学名家精力最旺盛、艺术最成熟时期的唱功,就是俗话说的最“冲”的阶段的唱功。他认为,唱《乌盆计》、《雍凉关》等戏时,是马连良最“冲”的时候。他说:“我们不能学马先生的晚年,为什么呢?因为马先生到了晚年,不可避免地有些生理器官老化了,特别是声带。”

侯宝林最爱学周信芳。学到什么程度呢?一次,周信芳在中国戏曲学校讲课时,说:“学我,要像侯宝林那样学。”

一次,侯宝林在济南演出,说的是《戏剧与方言》,在段子里学唱了《古城会》中的两句吹腔儿:“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大摇大摆走进了古城。”顿时落了个满堂彩。那天,白玉昆就在台下,带着戏校的学生们看。

白玉昆是昆曲名家,红净剧目《古城会》,正是白玉昆的拿手剧目。回去后,白玉昆组织学生们讨论,有学生问:“白先生,我们唱《古城会》,这两句吹腔儿要不下‘好’来,为什么侯宝林一唱就能要下‘好’来?”白玉昆回答说:“你让我现在唱得像他那么‘足’,我也唱不了。”

侯宝林事后得知此事,说:“那是白老夸奖我。白老是名演员,他唱戏得照顾整出戏。《古城会》是一出唱、念、做、打比较平均的好戏,要照顾全出戏,就不能处处全唱‘足’。而我只学两句,就必须满宫满调地唱,才能使观众听了觉得满足。所谓‘满宫满调’,是要求演员卖力气,不偷懒,但又禁忌声嘶力竭。声嘶力竭不是艺术,演员不是凭‘有膀子力气’就能成为艺术大师的。

侯宝林的这番话中,既表现了他的谦逊,也反映出他是如何下工夫的。他为了唱成“满宫满调”,坚持天天吊嗓子,而且,他在指导学生时说:“你吊嗓子的时候,要高半个‘调门儿’;上台时,要比吊嗓子时低半个‘调门儿’,而且吊嗓子的时候,要满宫满调地唱。这样,到你正式演出时,观众会感觉你唱到最高腔还有富余。如果你的嗓子有高无宽,那么就要用低‘调门儿’压宽,或多念大段独白,也有好处。”

敬重一字之师

侯宝林对艺术是认真的。1941年,他在天津客串演出京剧《古城会》,等下了场,一位师父把他拦住:“侯老师,跟您说个事。”侯宝林认识这位师父,是园子里检场的,叫杨汉亭,就说:“您有事,尽管说。”

杨汉亭说:“您唱‘叫马童你与爷忙把路引’的‘引’字,唱得太一般,不突出。林树森(京剧名家,能文能武,武戏能演《金钱豹》,文戏能唱《空城计》、《走麦城》等)唱这个‘引’字还带个小腔儿。”杨汉亭说罢,还哼了这句。

杨汉亭的嗓子并不怎么样,可是加了一个小腔儿的“引”字再唱,可是真好听。于是,侯宝林吸收了这一点,以后就这样唱,也是我们现在听到的唱法。

后来,侯宝林从北京到天津演出,每次都给杨汉亭送票,还雇车去接他来看自己的演出。杨汉亭激动地说:“侯老师,您太客气了。”侯宝林说:“我就是希望您能给挑毛病,这是在帮助我啊。”

摘自《逗你没商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