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省会新闻界乒乓球赛落幕
城市公交农村客运不得提价
有一技之长 就业好保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保明就技工院校招生答记者问
上接一版
全省低保补贴本月起再提高
活动板房起运江油
谁让眼睛会说话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谁让眼睛会说话
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科室奇迹 他们每天都在创造

二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五岳在为弱视患者诊断病情。 李利强 摄

二院眼科主任医师王素萍在为小患者诊断病情。李利强 摄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部分专家一栏表

陈 鹏 眼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长:白内障、角膜病 电话:13838181123

王瑞峰 眼一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长:眼底病、眼外伤 电话:13939050216

袁 军 眼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长:白内障、眼科整形 电话:13838151123

王素萍 眼三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专长:斜视、弱视、小儿眼科 电话:13503861146

秦玉枝 眼四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长:白内障、青光眼 电话:63800656

陈 梅 眼科副主任医师

专长:斜视、弱视、小儿眼科 电话:63026302

张五岳 眼科副主任医师

专长:斜视、弱视、小儿眼科 电话:13027511177

4岁的琪琪看起来聪明又可爱。妈妈却常常暗自垂泪。自琪琪生下来3个月,小脑袋一直就很少挺直过,爸爸妈妈以为孩子缺钙,各种各样的补钙产品都尝试遍了,琪琪的脑袋仍向一边歪着。到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是一侧肌肉紧张造成的,小琪琪又接受了长达半年的按摩治疗,结果仍旧没有任何效果。小琪琪一点点地长大了,母亲带着她继续在求医的道路上奔波着,直到来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找到王素萍大夫,才知道孩子是右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引起的“歪脖”。

6月24日下午,一直“歪脖”的琪琪,还有其他七个和他一样患了斜视的小朋友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准备手术。将要为他们做手术的王素萍大夫告诉记者,手术后的孩子们,将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有双明亮的眼睛。

“明亮眼睛迎奥运”之关爱儿童斜视、弱视

谁让眼睛会说话

——来自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报道

一支业务精湛的专业队伍

每天,有许多病人慕名而来;每周,有数十个孩子在这里矫正视力;每月,有上百台手术在等着王素萍大夫;每年,99%的孩子在王素萍、陈梅和张五岳大夫的治疗下,拥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中午1点多,送走最后一个病人,王素萍和陈梅大夫一边连声对记者说“对不起”,一边开始准备接受采访,她们顾不得吃午饭,顾不得喝口水。

“我们眼科能有今天,全是大伙脚踏实地干出来的!”王素萍大夫沙哑着嗓子说。

作为郑州市卫生系统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王素萍、陈梅两位大夫在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眼科研修一年,她们都师从我国著名的小儿眼科专家、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主任郭静秋和甘晓玲教授,专攻弱视、斜视与小儿眼疾。学成回院后,她们和各种类型的弱视、斜视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用所学到的知识,毫无保留地回报给了社会。

90%以上的弱视治愈率,99%以上的斜视治愈率,吸引了来自不仅仅河南在内,还有中南五省的的患者。他们操着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区的口音,抱着希望而来,最后满意而归。1998年6月,全国弱视、斜视防治中心郑州分中心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挂牌成立。年门诊量近一万多人次。

对于难以治愈的垂直斜视、麻痹性斜视、眼球震颤的治疗,郑州市二院眼科的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小患者贝贝,来院治疗时仅仅1岁半。孩子出生时,发现左眼黑眼珠略为向鼻梁中间靠拢,而且,眼睛因为眼睑毛倒入眼膜的原因,经常流眼泪。父母心中焦急万分。经医生检查发现,小贝贝患有先天性内斜,到多家大医院,均不敢对幼小的贝贝做治疗。陈梅大夫凭着做医生的责任感,冒着风险对贝贝进行眼位矫正手术。现在,贝贝的眼睛已经恢复正常了。

“小儿弱视、斜视,虽然已经有很多孩子前来就诊,但仍有许多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认为,小孩儿斜视,不影响正常生活,不算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变好的。其实,临床上,有许多青少年和成年人前来做手术,而这样的患者只能从外观上给予矫正,眼睛功能已经无法再恢复到正常了。对于斜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效果会越好。”陈梅大夫说。

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的张五岳大夫以擅长治疗小儿眼科的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著称,发表国家级、省级专业文章12篇,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

对于儿童弱视,张五岳大夫介绍说,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青少年眼睛看不清楚,就是近视了。其实,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因为双眼或者单眼受到某些不良因素的干扰,使眼睛的发育受到影响,就有可能产生弱视。根据北医大一院小儿眼科为北京市5000名4~6岁儿童的检查结果发现,弱视的发生率高达3%。

“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成人则基本无望。”张五岳大夫提醒说。

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科室

“治疗眼病到二院眼科。”这早已成为很多人的求医常识。

这是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几代人努力打造出的一个响当当的牌子。

作为郑州市的老牌重点专科,也是河南省重点特色专科,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在 50 多年的发展史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眼科专家。先后被确定为全国斜视、弱视郑州分中心,郑州市白内障复明中心,郑州市眼科研究所, 2003 年被市政府批准为郑州市眼科医院。并荣升为德国蛇牌准分子激光治疗全国十大培训基地之一。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陈鹏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也越来越重视。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眼科与时俱进,对一些常见病的治疗,从方法、技术手段到理念上逐步提升。

为了眼科的发展,院领导千方百计想办法筹措资金对设备更新换代,不计任何代价培养人才。从而形成了像陈鹏、王瑞峰、袁军、王素萍、秦玉芝、周江丽等一大批健全的高科技人才梯队。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病人的需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在原有的两个病区的基础上增设到四个病区,分为八个专业组,开放床位180张。

每个病区都配备一支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专业治疗队伍。技术设备力量雄厚,医护人员临床经验丰富。

一病区,拥有国际一流的眼科设备,白内障超声乳化、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复杂性斜视。

二病区以复杂性外伤整形美容、复杂性泪道修复和治疗青光眼为主。

以斜视和小儿眼疾治疗为主的三病区,每天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新开设的眼底病内科病区被列为第四病区,在这里,聚集着许多疑难眼病患者,这些患者中,许多人曾经放弃过治疗,曾经以为失明是无可挽救的结局。他们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这里,在得到经验丰富、视患者为亲人的秦玉芝大夫的精心治疗后,重见光明。

奇迹 他们每天都在创造

即使只有1%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眼科主任陈鹏带领他的治疗小组为交感性眼炎、双目失明、绝望的刘心祥精心设计手术方案,成功实施手术。拆开纱布的那一瞬间,刘心祥孩子般地跳了起来:“我看到了,看到了,窗外的树叶,陈主任的模样。”

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上演着。

十年前,作为跨世纪人才培养对象,王瑞峰被派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习,师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

一年后,学满归来,王瑞峰坚持眼科的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主攻的科研和医疗方向为玻璃体视网膜病,特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眼外伤等。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与治疗。

院里及时投资80多万元引进眼后断激光治疗仪,2007年,王瑞峰大夫共为500多例患者做了眼底病变手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病人在这里恢复了视力,许多人能够重新正常生活,能够养家糊口了。

44岁的蒋红9年前患上了糖尿病,后来出现了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眼底病变。来到二院治疗时,双眼接近失明状态,仅有微弱的光感。经过以治疗糖尿病眼底病见长的王瑞峰大夫手术后,三天后拆开纱布,蒋红可以模模糊糊看到家人的脸。半个月后,视力竟然恢复到了0.5和0.6。原本以为这辈子再也看不见东西的蒋红高兴得整天笑个不停。

回忆着濒临失明的患者重见光明后的笑脸,王瑞峰大夫的脸上也堆满了笑容。

“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早期为单纯性眼底病变,进一步发展到增殖性病变,最后新生血管破裂引起视网膜前出血,造成糖尿病病人失明。对于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王瑞峰提醒说。

秦玉芝,一位有着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的老专家。每天解决的是非手术治疗的疑难眼病,治疗的是由神经内科疾病、葡萄膜炎、糖尿病等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病人。特别是秦玉芝主任的“睫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38岁的赵江是信阳的一名医生,上小学时,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到了0.8和0.5,学习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做医生的父母也束手无策,认为没有治愈的希望了。来到二院后,经过秦玉芝大夫做睫状动脉搭桥术手术, 第二天,在家人的期待中,拆开蒙在赵江眼上的纱布,赵江感到眼前一片明亮,几天后,检查发现,双眼视力竟然分别恢复到了1.2和0.8,一家人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走进眼科病区,你会感觉到不是走进医院,病人不像病人。

在这里,虽然是医院,但你看不到愁眉苦脸的病人,听不到痛苦的呻吟。有的是欢声笑语,有的是病人病愈后的无限感激。

在这里,听到最多的就是: “谢谢!谢谢你治好了我的眼病,让我重新看到了美好的世界。”

对于即将在“自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眼科主任陈鹏说:“我们准备好了!有最好的医生给患者治病,让患者用最少的钱治好病,让弱视斜视儿童也能‘明亮眼睛迎奥运’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本报记者 汪 辉 李笑展 通讯员 周子才 陈 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