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地产商不能靠讹诈来自救
漫画:裸奔还债
不能一涨价
就打消费者
的主意
干部在整风大会上睡觉该谁反思
排解社会矛盾
各级领导请沉下去
株洲市纪委书记实名上网
欲借助网络推动反腐
ZZRB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株洲市纪委书记实名上网
欲借助网络推动反腐
“实名注册
我是官员中的另类网民”实名注册后
曾被认为“冒名顶替” 把我吹捧成“杨青天”
就有些过了 纪委利用网友举报
办案“双规”一名处长  除了实名我也有一个“马甲”

株洲市纪委书记实名上网

欲借助网络推动反腐

对话人物

杨平,47岁,湖南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6年12月起,担任湖南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对话动机

自5月14日实名注册登录红网株洲论坛以来,一个半月,株洲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杨平已发了216个帖子。起初网友不信他会是书记杨平,现在大家信了,不过都愿叫他“杨平同学”。

6月25日,株洲市反腐倡廉网络评论员座谈会召开,25名网友被特聘为网评员,杨平的网上反腐算是初战告捷。

纪委书记上网,作秀还是做事?网络是否成为反腐倡廉的有力平台?6月27日下午,记者通过电话对话杨平。

“实名注册

我是官员中的另类网民”

作为株洲市纪委书记,杨平在网络实名注册并发帖,让他显得有些另类。由于工作繁忙,他上网一般在深夜,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谈起一个多月来的“另类网民”感受,他说,网络比他想像的作用大得多。

实名注册后

曾被认为“冒名顶替”

记者:作为一位市纪委书记,为什么会想到在网络论坛实名注册?

杨平(以下简称“杨”):我是2006年开始关注网络的,主要是看新闻和查资料,后来渐渐喜欢去逛各种各样的论坛,有时候跟下帖,发表观点和看法。纯粹就是一种爱好,那个时候还没有实名注册。

今年5月,我看到一份材料,是关于实名上网的,读了之后我就萌发了在红网实名注册的想法。

记者:实名上网,是想达到什么效果?

杨:我主要的目的是要引导网络。当时的网络上,整天就是扯皮打架,对株洲市委市政府的举措有一些侮辱性的语言、谩骂之类的。因为网络是新兴媒体,是需要有人来引导舆论的。

这期间,我也在网络上发现了不少举报的线索。所以说,我当时就想借助网络的力量来推动反腐倡廉的工作。而且我一实名,一方面可以更方便接受群众的举报,一方面对存在问题的官员有一种震慑感。

记者:网友看到“杨平”这个网名的时候,信不信那真的就是你?

杨:刚开始注册就遇到麻烦了,论坛上大概有七八个人都提出了疑问:真的是杨书记?

当时的网管是我们纪委下属的一名干部,只要我一发帖他立马就删帖,而且还留言:谁敢冒名顶替杨平书记?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后来我的秘书就打电话给他,问:你为什么要三番五次删杨书记的帖子?那个网络主管听了之后刚开始是惊讶,后来就好高兴:是真的杨书记?

记者:“验明正身”以后,网友对你的态度怎么样?

杨:我没有想到后来反应会这么强烈。株洲的红网每周都会对跟帖进行统计,我的帖子跟帖数天天都是全省第一。

把我吹捧成“杨青天”

就有些过了

记者:还记得你第一次发的主题帖子吗?

杨:《株洲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八大问题》,这个帖子现在已经有18697人浏览过,有502个跟帖,是红网上人气很高的帖子。

记者:你觉得这个帖子为什么跟帖那么多?

杨:我想,一个是因为这是我实名发表的第一个帖子,更重要的是切中了要害。其实,我早在之前的一次干部作风整顿大会上,就做了这个报告,公开点名批评了30个部门43个人。上网发帖时,我把这些实例删掉了,把最后一部分怎么样解决这八大问题也删掉了。

有很多网友就说我的这个帖子是作秀,没有事实和例子,也没有写出解决办法。后来我又不得不跟他们解释说,拿掉事实是因为不宜于在网络上公布这些信息,拿掉解决办法是想多听听网友的意见。

记者:这个帖子似乎奠定了网友之后和你的交流方向?

杨:据我了解,关注我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普通百姓,抱着好奇的心态,甚至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告诉我;还有一种是官员,他们会上网去查看,昨天是不是有网友点名批评我们,杨书记看了之后又有哪些回复。

这一个月之内,大量的网络新兵冒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把网络炒热了。

记者:但是,在大家热情高涨的时候,你又发帖,大意是请求大家冷静下来?

杨:这是因为有一段时间,红网一度有变为反腐网站的趋势,我一看有些不合适了,包括市里头其他领导也都有一些看法了。

当时大多数的网友发帖子都会说“杨平请进”、“请杨书记看”之类的话,把我变成了“杨青天”之类的人物,这样吹捧就有些过了,于是我就发了一个帖子,叫做《杨平的两点请求》。

一是请大家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不要在网上指名道姓地披露问题,这容易打草惊蛇,如有真实举报,可以到纪委或直接向我反映;二是请大家千万不要对我过誉。因为我明白,一旦大家捧誉过度,不少领导都会觉得,“就是因为你杨平,我才遇到这样的事情。”这样就把我孤立了,让我成为一个另类了。

纪委利用网友举报

办案“双规”一名处长

记者:网络给你的工作带来实际帮助了吗?

杨:有一个质监处的案子,就得到了网络的很大帮助。有好多搞建筑的公司都希望和这个部门搞好关系,有网友举报说这个部门的处长腐败。后来我们一查果然是这样的,现在这个处长已经被“双规”了。

记者:这两天,株洲纪委特聘了一批“网络评论员”,是想把网络监督制度化吗?

杨:其实我们在去年就做过类似的活动,今年就是把这项工作扩大了。我们一共聘请了25名网络评论员,评选的标准一是政治上比较可靠,有正义感;二是要勤奋,多发帖;三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这些我们都根据网民平时在论坛上的表现来衡量。

记者:网络作为一个反腐倡廉的渠道,你觉得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杨:网友是具有隐蔽性的,所以说的话也相对真实,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提供的线索是子虚乌有,但是他说话时的心态绝对是真实的。哪怕就是他现在站在我身边,心态也不一定有在网络上真实。而从党和政府来讲,是需要建立一个供市民发泄情绪的场所的。人憋久了,就会出事。

我觉得,网络最大的缺点就是实名举报不利于解决问题,但是缺点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引导。

总的来说,网络用于反腐倡廉的正面效益肯定会比负面的大得多。

记者:你理想中的网络平台是什么样的?

杨: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把红网变成反腐网。我上网,一半的原因是出于一种职责,搞反腐倡廉的行政平台和阵地,一方面是出于我个人的爱好。你有你的风花雪月,我搞我的反腐倡廉,大家都在一个网站上共存。

除了实名我也有一个“马甲”

记者:在网络上,你会为自己的隐私等问题担心吗?

杨:上网对于我个人也是一种考验,有人会提出疑问:你当了这么多年的一把手,自己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吗?我会拍着胸脯跟他说:既然我做纪委书记,那我就敢对我过去的一切负责。现在让我意识到以后要更加“无欲则刚”,做不得一点坏事,因为已经是公众人物了。

记者:市里其他领导和下属怎么评价你上网的事?

杨:大家其实都有一点看法的,但是都不肯说,没有一个人当面批评或者鼓励。其实早在我实名注册的半个月后,就已经有打退堂鼓的想法了,因为大家都开玩笑似的说:哎呀,杨平成红人啦……

记者:怎么坚持下来了?

杨:前几天胡锦涛总书记去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与网友交谈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其实大家现在言论这么自由,和我们国家执政能力的加强、经济基础的稳固是分不开的,这样大家才敢说真话,而且不会被压制。连胡锦涛总书记都不害怕人民的舆论,那我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就该更有信心来处理好这个问题。

我感觉自己是无意之中占了个先,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并且是吃得还不错的人。

记者:知道网友对你的一些质疑吗?

杨:说实话,网友有时候的不理解和讽刺,让我觉得我是在自找麻烦。比如,有网友把很多年前的冤假错案之类的发给我,我就告诉他们,我是纪委书记,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大家也不要对我寄予过高的希望。但是怎么说都没用,有些人很偏激,就会指责谩骂:那你实名上网干什么呢?这不是作秀吗?

记者:你怎么来回应这些质疑?

杨:那时候我真的好气愤,手都搭在了键盘上,打出了回击的话,但是一想到自己纪委书记的身份,就忍住冲动,把这些话都给删掉了。

本来我的性格是嫉恶如仇的,自认为是个很刚烈的人,但是这一个月练就了我宽容的心态。

我到这里来没想过要作秀,也不会作秀。后来就有关心我的人跟我建议,让我另外用一个马甲。我也注册了另外一个马甲,用来解释和回击一些不便于公开身份的问题。

记者:现在上网的官员并不鲜见,你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杨:真正这样实名发帖并及时跟帖的官员,我在湖南还是第一个。在网上,大家都是穿着马甲的,而我是赤膊上阵。

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反复告诉网民,他们总说官场是腐败的、黑暗的,但实际上咱们大多的官员是好的、素质高的;也想告诉官员,网民大多数都是好的,有社会责任感的。

其实,我就是官员和网民之间的沟通桥梁,既是网民又是官员。这两者是完全可以互容互助的。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