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存岳
英雄的登封人民在扎实地践行“四新联建”发展战略的征程上,不断地取得令人瞩目的突出成效。与此同时,还务实地完成了“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项规模庞大、因素众多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令本顾问深感鼓舞与自豪。接登封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电话,征询迎接并配合联合国专家组对于“申遗”工作的评估验收的见地,现依嘱修函回应于后。
近些时日,我对“三思而行”这条古训发生了兴趣。为什么不是“一思、二思后行”,也不是“四思、五思再行”,却一定要“三思而行”?研考的结论是,这里的“三”,不是泛指,而是特指。“第一思”应称作“正思”——主体自身的思考;“第二思”可称作“反思”——客体的思考,主体替客体的思考;“第三思”该称作“定思”——综合正思与反思,获得的是比较周全的关于对象事物的真理性认知。就申遗——打造“让登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登封”高端平台的这桩大事的目前阶段而论,“主体”是“申报遗产者”,你们身居遗产地,熟悉遗产地并且为申报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客体”是“评估验收者”,他们以《保护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行动指南》为依据,体验、观察、审视、评价我国政府这项年度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为了迅捷达成共识,我试图站在“客体”的位置,以“客体”的视野,提出一些意见,力求能为“申遗者”的主体进行“第二思——反思”梳理一些思路。
这些意见和思路共计九个部分。先就申报内容“嵩山历史建筑群”而言,分作“嵩山、历史、建筑、群”等四项;后就申报性质“世界文化遗产”而论,分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五项。
第一,关于“嵩山”:着眼于历史的、地理的嵩山,而不是行政的、区划的嵩山;应视作“嵩山域中的登封”,而不宜于“登封界内的嵩山”。
第二,关于“历史”:应读作一个源远流长、绵延延续的时间链条,不宜人为划分古代、近代和现代,“遗产”是时间轴上的“连续流”,当代高价值的行为都是留给后人的“遗产”。
第三,关于“建筑”: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角度来看,在“建筑式样”、“分布格局”和“与外观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这个《公约》中“定义”所笼盖的六个概念,倘能结合实地观察予以条分缕析地解读,定能提高评估的效率。
第四,关于“群体”:作为建筑群落的个体之间:
1.年代相距久远,彼此之间的联系;
2.体量大小不一,相互之间的关系;
3.分布相对离散,虽“错落”却“有致”;
4.现状相差悬殊,“已经”或“将要”采取的维护和修缮措施。
第五,关于“世界”:这项“申遗”的成功,嵩山、登封会给世界带去什么(古建筑的科学机理、艺术审美、文化积淀、遗产的璀璨,文化的博、厚、精、奥,对亲历者的“凝薰万姓、陶化八肱”励志者的修身养性、灵感顿悟);世界将能给登封、嵩山带来什么(打开空间视野、突破观念局限、知名度、影响力的顶级提升,美誉度、感召力的峰层实现,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知识与信息共享,旅游和考察客流增长,保护和利用的国际保障和约束,紧要时期的资金支持,关键时刻的国际救援)。结果是双赢、共赢、都赢。
第六,关于“文化”:嵩山古建筑群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内涵,作为文明进化演绎过程的价值外延,建筑文化同荡漾在嵩山时空领域之中的宗教文化、河洛文化、武术文化、杏林文化、帝王文化诸多品牌之间相得益彰。
第七,关于“遗产”:本项遗产的核心区、控制区、保障区、缓冲区、边缘区的圈定、划分、标准、形态、执行和负责机构、监察机制,本体修缮的维系组织和环境整治的改善举措、管理架构和法规建设。
第八,关于“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准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判定的核心和认同的关键,集中在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他们对于“完整性”鉴别之较真,达到尖刻的程度;对于“真实性”的挑剔之严密,达到古板和偏执的地步。因此,他们企盼,在验收过程中,获得遗产地政府机构(建设、林业、水利、文化、文物、旅游、公安、宗教、环保、环卫、社区)乃至公众对于“原真性”的保持和护卫,倾注同样认真和严谨的信息。
第九,关于“利用”:尽管遗产地的“保护”之终极目的是为了“利用”,但专家组并不关心“利用”——那不是他们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担心和忧虑的是遗产地在利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破坏和威胁,哪怕是潜在的可能。因此,专家们在遗产地的评估阶段,要求获得遗产地在未来“永续利用”过程中,防范破坏和干预威胁的预案信息,即便只是清醒的认知和庄严的承诺。
以上诸项,皆源自我本人对于《世界遗产公约》在实践中的理解并基于我自己对于世界遗产中心专家组准入立场的揣度,请权作参考。
祝登封好运,嵩山好运,祖国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