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地震灾区困难群众后续救助政策出台9月至11月,月补200元
爸爸吃面条
保奥运平安
非师范类毕业生要考教育理论
上涨70%
落户平煤
全面启动
秀美惠济推进赶超战略
援灾区重建 郑州不惜人力物力财力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爸爸吃面条

新郑 徐美琳

爸爸和面条有着一段渊源,直到现在,家中还传着“爸爸吃五碗,三奶吃一锅”的笑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家过的是“大集体”的生活:全家老小17口人,做饭用的大锅直径接近一米。那时候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红薯:早上红薯汤,中午用白面和红薯面混合着蒸花卷、煮稀面条,晚上还是红薯汤再加上玉米面饼子。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到集市上割点肉,也只有病号才能破例开小灶,吃一小碗白面条。

听说,那时爸爸只有十多岁,瘦得跟面条似的,一阵风就能吹倒。有一天中午,开饭后,干活的长辈们你一碗我一勺地盛着面条。轮到爸爸时,他低头一看:偌大的锅内,满满一锅“清澈见底”的面条汤,透过汤水一眼就能看到锅底,几根白面条夹在黑黑的红薯面间,格外显眼,汤上还稀稀拉拉地漂游着葱花。“只有这一点?”爸爸嘟着嘴,满心的不欢喜全挂在脸上。

这时三叔也发现了,端着碗,可怜兮兮地站到爸爸跟前,嘴里准备抱怨什么。爸爸不再顾那么多了,端起碗呼噜呼噜几口,碗中的面条就没了踪影,接着盛了一碗,不一会儿又是一碗。三奶奶见状嘻笑道:“娃子能吃五碗哩!”看着三奶奶正端着碗盛着锅里的最后几根面条,爸爸立刻反驳道:“三婶吃一锅。”羞得三奶奶面红耳赤,跺着脚,气呼呼地走开了。

听妈妈讲,上世纪90年代他们结婚后,生活滋润了许多。最幸福的要数每天下午,妈妈用小铝锅做一锅糊涂面,浓浓的玉米糁把面条熬成金黄金黄的一锅,放上黄豆和红薯叶,再撒些芝麻,揭开锅的一刹那,香气溢满了整个小屋。然后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你一碗我一勺,把一锅糊涂面吃得干干净净。那时候爸爸总会深吸一口气,感叹道:“有面条吃饱的日子真好!”

如今,爸爸已经四十多了,看着自己高高隆起的将军肚,每次吃饭时看着满桌子的肉、蛋、菜,只得摇摇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海量”,总是一碗过后就放下碗筷,拍拍肚子自我安慰道:“减肥!减肥!如今只吃六成饱就行了。”而妈妈更是把家中的碗一换再换:大号变为中号,中号又变为小号。为了健康,我们又重新吃起了红薯面、糊涂面。

“吃到面条”、 “吃饱面条”、“吃好面条”,爸爸和面条的故事,是改革开放给爸爸、给我们家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变化。时代在前进,改革在继续,让我们睁大双眼,期待新的变化吧。

来稿请寄郑州日报编辑中心,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80号,邮编:450007,请注明“回眸改革开放30年”大型征文字样;电子邮箱:zzrb1b@2008.sina.com.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