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2008北京奥运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世界冠军董炯
来郑助威奥运
奥运观赛限带12类物品
又见“迟到门”
传播爱心的美丽天使
网 球
第19届
奥运会
当“花木兰”遇上奥运会
8
图片新闻
0715奥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当“花木兰”遇上奥运会
——记河南花木兰迎奥运拉拉队
裴佩在表演“变脸”绝活。
赵进岭在表演空翻。

一面是武术、豫剧、画脸谱等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另一面是音乐、节奏、动作等极具现代感的拉拉队时尚元素,当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一支独具魅力的奥运拉拉队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做“花木兰”。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我们将看到“花木兰”们的身影,他们将用自己的热情和微笑引领着观众为体育健儿加油。昨日,花木兰拉拉队来到绿城广场,记者也借此机会走进了这支集特色与绝活于一身的队伍……

名片——“小花木兰”

“太神奇了!太棒了!”“好!演得好!”“我只在电视里看过,现实中还是第一次看到呢!”……在围观群众连绵不断的叫好声围绕下,一个身穿大红色戏装的人正在表演着“变脸”的绝活。这位表演者正是花木兰拉拉队中年龄最小的队员裴佩。今年10岁的裴佩是郑州市铭功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别看她的年龄小,但她会的绝活可不少。裴佩的父亲佩飞告诉记者,除了变脸外,她还喜欢戏曲。犹如男孩子一般性格的裴佩又给大伙“秀”了另外一个绝活——伴随音乐画脸谱。在雄浑音乐的伴奏下,小裴佩一只手拿着镜子,一只手用事先调好颜色的油彩笔往脸上画脸谱,还时不时摆出各种造型动作。几分钟的工夫,裴佩便画好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脸谱。

花木兰拉拉队的编导方海告诉记者,花木兰拉拉队于本月5日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拉拉队风采大赛”。该队作为外省市代表队参加大赛,并获得“拉拉队大赛特别贡献奖”。身穿花木兰服装进行表演的裴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被亲切地称为“小花木兰”。“裴佩就是我们队伍的一张名片,她本身也就反映了队伍的特点。”方海笑着说。

各怀绝技 身手不凡

急速旋转的空竹脱离绳子,直飞天空,瞬间直坠而下,抖空竹人一脚踢出,正中空竹底部,空竹陡然弹起,稳稳地落在一根竹竿上……“嗡……嗡……”的呼哨声时高时低,时隐时现,观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抖空竹的表演者是56岁的闫留保和58岁的左武善,他们俩也是花木兰拉拉队的队员。他俩告诉记者,两人多次在省、市的抖空竹大赛中见面,但直到进入拉拉队才真正成为了朋友。他们说:“奥运会的时候有空竹表演,希望在看台上展示自己的精彩。”

来自中牟的赵进岭和姚美荣昨天中午才赶到郑州。尽管姚美荣学习陈氏太极拳才短短一年半,但有着10年杨氏太极拳基础的她,一招一式都流露着大家风范;练习少林功夫拳20多年的赵进岭有着一身“刚柔结合”的好功夫,凌空空翻几个跟头,犹如“金猴腾空”;展现硬气功,抗人击打,犹如“金刚下凡”。方海告诉记者,拉拉队的队员共有16人,这些队员各个都是身怀绝技的高手。

看台展艺 兴奋中有遗憾

花木兰拉拉队的队员是经过层层筛选才确定的,他们将于下月12日出现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沙滩排球、田径和篮球的赛场都将留下他们的身影。能参加北京奥运会,对于花木兰拉拉队的每一位成员来说都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但他们也留有遗憾。

方海说:“我们的任务就是在看台上引领观众文明观看比赛,我们都会有自己固定的动作和口号,只是,我们的绝活不能展现给观众了。要是我们展现出绝活就更好了。不过,无论怎样,花木兰拉拉队都会把最好的风采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

本报记者 陈 凯 王 璇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