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孟苏经历
所带来的启示
国企领导上缴红包值得宣扬吗
干部满意度民调要确保听到真话
救楼市还是救寒士
是个问题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国企领导上缴红包值得宣扬吗

7月13日的《南方日报》报道,去年以来,广东省共出台国资监管制度25项,推进了国资监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作,有308名国企领导人员主动上缴“红包”151.22万元。

很明显,这是被当成了一种成绩进行宣扬的,但在网络上,有很多网民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些上缴的红包只是小儿科,根本不值一提。网民的质疑可能有点偏激,毕竟,谁也不知道国企领导一年收受的红包数额到底有多大。但网民们的焦虑还是值得重视,这种焦虑的价值在于促使制度设计者思考——清理、杜绝红包之类的工作,是否还能建立在道德自觉之上?

主动上缴红包的场景我们并不陌生,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医生在每次红包专项整治之前的上缴了。事实上,在每次医疗红包的专项整治之前,主管部门都会给予医生们一个主动上缴红包的期限,并辅以“主动上缴红包者可以免受处罚”之类的激励措施。每次专项整治,也的确都有很多医生上缴红包,但数额往往与公众想象中的相去甚远。而在每次类似的专项整治之后,医疗红包现象反而会愈演愈烈。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医生完全可以在患者身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拿回上缴的红包。

这样的一个怪圈表明,其实我们的政策已经陷入了道德自律的迷局中,但每个人都很清楚,一项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础上的公共政策,只能是沙地上的城堡,或许有瞬间辉煌,但潮水一来,马上就将无影无踪。

无论是医生还是国企领导,他们收受红包的基础是权力,而对权力的监督从来都不能靠权力拥有者的道德自觉,而应该是严密甚至苛刻的制度。但“上缴红包”之类不断被宣扬的成绩,却令决策者在不知不觉中更依赖于道德自律瞬间的辉煌,而不愿为严密制度设计付出更艰辛的努力,这实在是一个很危险的倾向。

文 冬 晖 漫画 许剑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