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开火车的苦与乐
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
维和工兵分队后续人员
积极推进 确保工程按期开建
几内亚国民议会代表团访郑
我国将建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
海南省委考察团
昨考察郑东新区
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文化活动办到社区
无私奉献忠诚为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开火车的苦与乐

于增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是郑州铁路局上世纪60年代的老火车司机,亲历了开火车的苦与乐,也感受到火车的动力革命带给社会的变化。

1962年,我从兰州铁道学院分配到郑州机务段,在一线当了火车司机。当时的机车是蒸汽机车,配备三名员工,一名司机、一名副司机、和一名司炉工。晴好的天气,从郑州到商丘单程要烧3.6吨煤,遇到刮风下雨时,单程燃烧煤达到5.7吨,火车还经常晚点。

当时的驾驶室是一半封闭一半露天,行车中外面刮大风,驾驶室里刮小风。外面下大雨,驾驶室里下小雨。正、副司机旁边各有一个瞭望窗,驾驶途中,两人轮流把头探出窗外,瞭望信号和路况。一趟车开下来,粉尘和烟煤把我们熏成了“黑人”,只露出一排白白的牙齿,“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到跟前细看是机务段的。”我们司机编成这样的顺口溜自嘲。

那时火车上的生活条件也很艰苦,有时候火车不挂餐车,大多数司机出车前,从家中带些馒头和榨菜,在锅炉上烧一壶热水,凑合着吃饭。每次出车前几小时,我的爱人都坐在门口,把大声喧哗嬉闹的孩子们撵走,让我安安稳稳睡个觉,为的是保证路上行车安全。

1974年,郑州铁路局进行了动力革命,担当牵引动力的是东风内燃机系列,当东风-1、东风-3火车头开进郑州铁路局时,我们老司机欢呼雀跃。驾驶室宽敞明亮,大皮座椅宽大舒适,有电炉烧热水,司炉工也扔掉了多年的铁锨火钩,工作条件大大改善。

1991年,火车动力由内燃向电气化迈步,担当动力的韶山机车系列,功率大、速度高、自动化科技含量高,郑州铁路局的“火车腿”也越伸越长,东到蚌埠,西至西安,南到武汉,北至北京。1998年,郑州铁路局第一列动车组列车“中原之星”驰骋在京广线上,2007年4月,全国铁路第六次提速,采用最新型动车CRH-2型,时速达到250公里。从1997年4月1日到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在10年之间进行了六次大提速,每一次提速都是一次飞跃。

改革开放30年,变化真是太大了。很多当年我们连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在短短30年内变成现实。现在,我和当年一起驰骋在铁道线的一帮老伙计,每隔十天半月都要到铁路上看看,看到一趟趟列车风驰电掣般驶过,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真羡慕现在的火车司机,也祝愿他们能够珍惜工作,在岗位上为祖国建设再立新功。

来稿请寄郑州日报编辑中心,地址:郑州市陇海西路80号,邮编:450007,请注明“回眸改革开放30年”大型征文字样;电子邮箱:zzrb1b@2008.sina.com.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