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生活变成诗歌
小鸟的启迪
鸽子花
一柄纸扇做后台
李莲英妓院学梳头
首相为奥运丢官
从康百万庄园看豫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从康百万庄园看豫商

走进康百万庄园之五

李春晓

提起豫商,不能不提到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富裕十二代、历经400多年辉煌的巩义康百万家族,该家族堪称历史上豫商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

康家从明朝中期以经营店铺起家,以利用漕运发家,以收购土地兴家,以儒家文化传家。他们运用手中财富,凭借黄河、洛河舟楫之便,搞航运贸易,经营盐业、木材、粮食、棉花、丝绸、钱庄等业。到清代中期,康百万家族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泾、渭、沂六河,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招牌,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谚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期间,康家曾为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在黑石关修建行宫、架设浮桥、铺设御道,还向朝廷奉献百万银两,被慈禧太后御封“康百万”,名扬天下。

中国人常言“富不过三代”,而康百万家族却创造了中国财富的神话,堪称一代儒商典范、豫商楷模。特别是其富含哲理的家训《留余》令人印象至深:“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世代相传的“留余”祖训所体现的“尚中庸、积荫德、重家教”思想正是传统豫商精神的精髓。又与当前社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今,康百万家族历经几个世纪精心设计建造的康百万庄园,仍在以其恢宏的建筑、沧桑的风貌向人们讲述着康家的辉煌历史。

以康百万家族为例,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豫商精神:

崇尚中庸,低调内敛

康家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讲忠、孝、节、义,体现在其处处悬挂的匾额、楹联上,“致中和”、“居贵敬”、“行贵简”、“端洁退让”等等,不是那种暴发户的得志猖狂、飞扬跋扈,而是一种大风大浪之后的处变不惊,博大宽容。

勤俭为本,耕读传家

康百万家族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经过十几代的苦心经营,终于积累起百万巨富。 “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康家重视读书和教育是豫商的动力源泉。

乐善好施,欲取先予

康百万重视慈善事业,以公益为手段,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灾民,灾荒之年,烧毁契约,仗义疏财,被老百姓称为“大善人”。在经商过程中,该家族坚持“以义制利,以义为上”,营造了和谐的经商氛围,还依靠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把家族企业变为企业家族。

审时度势,敢为人先

康百万家地处河洛交汇和古都洛阳较近,第六代庄园主康大勇突破“仕不经商 ”思想,毅然开辟大河行船。他们突破地域限制,长距离搞运输贸易,促进了各地区间的联系,扩大了国内外贸易,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们沉着老练,稳扎稳打,遇变不惊,以坚忍不拔的创业、立业精神,纵跨三朝、十二代而仍然富甲一方,谱写了一曲财富神话。

摘自《走进康百万庄园》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