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运期间北京不调价
沪塑料厂仓库突起大火
台风“海鸥”逼近浙闽沪
7.9%:高位CPI走向何方?
关于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领导信访接待日安排情况的公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涨幅有所回落 物价依然坚挺
7.9%:高位CPI走向何方?

在国家统计局17日举行的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7.9%的涨幅意味着什么,将走向何方,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7.9%”实属来之不易

对上半年CPI7.9%的平均涨幅,北京一位颜姓老人表示:“物价上涨有压力。”

统计数字显示,1至6月份CPI“7.9%”的同比涨幅,比1至5月份低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较高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出现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

从2007年开始,我国CPI一改前些年平稳运行格局而持续攀升。2007年3月以来,连续10个月超过3%的警戒线,8月份以来又连续5个月超过6%。全年CPI涨幅达4.8%,为1997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的目标。这是最近4年来,政府提出的CPI涨幅预期控制目标数字最高的一年。“上半年7.9%的涨幅,比年初确定的目标高出很多,但没有超过8%,让大家松了一口气,而且上涨的态势在回落。”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说。

今年2月份,CPI涨幅达到顶峰,同比上涨8.7%。随后,涨幅开始逐月回落。5月份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8%以内,6月份比5月份又回落0.6个百分点。从环比情况看,5月份CPI涨幅比上月下降0.4%,6月份比上月下降0.2%。

“当前,CPI涨幅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宏观调控在抑制物价过快上涨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

“CPI涨幅能控制在7.9%,已属来之不易。”张晓晶说。

下半年涨价压力仍大

随着各项调控措施的有效落实,近两个月CPI涨幅出现了回落,但是目前的价格水平仍处较高位置。

猪肉等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是本轮CPI持续攀升的主导因素。在上半年“7.9%”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拉动上涨6.64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国生猪存栏和出栏都出现了恢复性增长,猪肉价格涨幅同比、环比均出现了逐月回落的态势。但目前仍在高位运行,对CPI的影响不能忽视。

从粮食生产来看,全国夏粮连续第五年增产。但夏粮只占粮食总产量的1/4左右,农资价格高位上涨等不可预料因素,都可能影响全年粮食增产。

姚景源认为,下半年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主要是国际原材料、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形成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向国内传导,使得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居高不下。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两个月随着CPI的回落,公众对价格上涨的预期比前一段较为稳定。但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仍容易产生对价格继续上涨的新预期。

多种措施掌控物价

价格长期在高位运行,不仅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影响百姓的日常生活。本月初,温家宝总理在江苏、上海调研时指出,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

6月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提出,要加强粮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完善储备体系。要提高价格调控的预见性,加强价格监测监管。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张晓晶认为,物价出现一些上涨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形成螺旋式的通胀预期。政府已经或正在采取的控制物价的各项措施,目的都是希望把人们的通胀预期降到最低点。

如果说去年价格上涨主要影响生活,今年价格上涨则更多向影响生产发展。能源、原材料等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大了一些企业的成本压力,其影响也开始在出口、就业等方面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解决当前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要更多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同时,国家政策可以适当调整,加强对紧缺方面的调节,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支持力度。除了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也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

增速10.4%较为合理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今年以来,我国努力克服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

经初步核算,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30619亿元,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平均增速(9.8%),仍处于平稳较快区间,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从保持增长的可持续性来看,10.4%的增速更合理一些,去年接近12%是偏高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

李晓超说,应当看到当前经济增速回落是在结构调整中的回落,东部地区增速出现了回落,但中西部地区增长在加快;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之一。

未来通胀压力较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7日说,关于未来通胀的趋势,总的来看还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

“第一是国际因素”,今年以来,世界各国价格可以说是普遍上涨。近两个月,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CPI都在冲高。同时,国际初级产品特别是石油和粮食的价格,今年以来增长都在30%以上。

第二,生产价格涨幅继续扩大,对CPI也形成了较大的传导压力。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了8.2%,6月份涨幅进一步扩大到8.8%。而近期成品油和电价的上调,灾后重建形成对建材的需求,都可能造成价格上涨。第三,通货膨胀预期还比较强。在当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价格上涨较快的形势下,社会公众容易产生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

居民收入增幅放缓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17日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实际增长了6.3%和10.3%。

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528元,同比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之所以出现较大差距,主要是受同期居民消费价格居于高位的影响。

均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