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金水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杜岭街道办事处
专业人员查安全隐患
把文明之风送到百姓身旁
救灾英雄报告会举行
文化路一小和大铺村
保障群众健康饮食
村民当股民
共铺创业路
全力备战黄河防汛
在俭学街社区成立
金水区变信访之路为民意通道
东风路办事处开展安全、规范用气用电宣传教育活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文化路一小和大铺村

张宏宾

文化路一小和大铺村都在金水区文化路附近,二者虽然看起来、听起来都是毫无关系的,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却是情同手足。

明朝时期,郑州一带民间有祭拜“三官”的习俗。所谓的“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人们通过拜“三官”,来祈求风调雨顺。清初,郑州城北一个大铺村(现金水区),因临近“官道”,逐渐发展为一个大村庄,村里的村民为了就近祭拜“三官”,便集资在村中修建了一座“三官庙”。该庙坐北朝南,大门两边各有一尊神像,东厢房供有王爷塑像,西厢房供着火神塑像,再由过堂往北走,便是三官庙的主体建筑——大殿。大殿共有三间,中部的一间供有天官、地官、水官的塑像。

“三官庙”建成后,除了大铺村村民拜祭外,邻村也常有人前来祭拜,因此庙中香火旺盛。清光绪年间一个夏天,暴雨连连,导致“三官庙”最终因雨水浸泡而倒塌。后在郑州城中的士绅闫坛出资帮助下,修复了“三官庙”。

之后,冯玉祥开始主政河南,号召各地废庙建学,大铺村三官庙被改作私立大铺小学,庙中的殿堂就是教室。教师由本村几个读书人轮流担任。学生每学期的“学费”为几斗粮食,作为老师的“薪金”。但那个时候,多数儿童还是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

郑州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大铺小学改为公办学校,大铺村的儿童都有条件上学了。因学生数量猛增,原先的庙堂显得拥挤不堪,教育部门只好再修新校舍。

1955年,大铺小学临时迁往郑州师范学校附近,改名为“郑州师范附属小学”。一年后,位于文化路上的新校舍竣工,“郑州师范附属小学”搬入新校园,并改名为“文化路小学”。不久,文化路南段又建一所小学,为避免校名重复,“文化路小学”改名为“文化路第一小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