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赵富海又下了一个“蛋”
《城市九章》
巴黎大学:辉煌的母本大学
连 载
书房,一个时代的历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赵富海又下了一个“蛋”
——《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读后

陈鲁民

29年前,时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的南丁主持过一次文学班的开班典礼,南丁幽默地说:“搭一个窝,你们在这里下蛋吧。”这个号称“黄埔一期”的创作班里就有作家赵富海。从此,他就开始笔耕不辍,勤奋地下“蛋”。头些年,他下的“蛋”品种很多,随笔、学术专著、小说、报告文学,什么都写,有温情脉脉的文集《人间牵挂》,有像模像样的专著《中州盆景》、《智慧的密码》,还有纪实性的《英雄女公安局长任长霞传奇》等,都写成郑州市作协副主席了。近年来,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老郑州”的写作上,成就斐然,一发而不可收。2005年,他推出《商都遗梦》,轰动一时,好评如潮。近日,他又下了一个好“蛋”——《民俗圣地老坟岗》,还有一本《百年商业老字号》也即将出版。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先生对赵富海下的这个“蛋”非常欣赏,他说:“《老坟岗》这个蛋很民间,就像我们喜欢的那种土鸡的蛋,笨蛋。这就很让我喜欢,爱不释手。”我也很喜欢这个“蛋”,拿到书后,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读这样的书,长见识,长学问,广阅历,所谓“开卷有益”,我想大概就是指这样的书了。

这个“蛋”究竟好在哪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以为主要有三点:材料丰富翔实,语言平和散淡,角度新颖独特。

先说材料。写这种书,就要靠史料说话。而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史料都湮没散失了,需要下大工夫、笨工夫去挖掘,“聪明人”是不屑干这种事的,他们坐在家里就可以凭想象力编故事,发议论,日成万言。但是干这个不行,写这种书讲究的是“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字字都有出处,句句都有来历。为了做到这一点,赵富海不辞辛苦,钻墙打洞,挖地三尺,采访了上千个经历者、见证者,搜集了近千万字的历史资料和大量老照片,硬是凭着第一手的材料打造出了这部著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写《老坟岗》搜集史料,他是“潜下心来,沉入郑州,摸爬滚打,上天入地,又站立实地”,实行“田野作业、掘进式”的方法,“像一条警犬在老坟岗这块文化废墟上扒扒掏掏,不想放过一块碎片”。于是,这才有了《江湖孕育了一个市民社会》、《民俗文化在这里狂欢》、《曲子窝产生了大师级演员》、《说书场老百姓消闲的至爱》等灿烂篇章,读来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再说语言。富海是个很会讲故事的人,语言丰富,绘声绘色,一直是他的长项。可在这本书里,他似乎有意限制自己一向豪放不羁的语言风格,尽量地做到平和散淡,娓娓道来,节奏舒缓,近似口语,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很温馨,如同家常聊天,听人谈古。因此,著名作家南丁先生评价说,《老坟岗》里“富海的叙述读着比读某些作家的文学作品还得劲”。我也深有同感。譬如,“郑州有块地儿叫老坟岗,名虽不雅,据说却是旧中国三大江湖民俗圣地之一”,“老坟岗里逛一逛,除了吃喝就是当”,“草根力量在坟茔之地播撒商业、民俗文化的种子;火车拉出了商气浓郁、民俗文化发达的老坟岗”。这样的语言比比皆是,您瞧,这语言是不是土得掉渣又明白如话,不疾不徐,从容道来,读起来就像三九天喝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羊肉汤那样舒坦、滋润。

角度新颖独特,是该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老郑州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可写的东西很多,别人也都写过不少了。要做到不落窠臼,写出新意,就必须把角度选好。富海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首先把大方向定准了老坟岗,这就棋高一着,因为,老坟岗是郑州现当代发展的一个地名概念、一个历史缩影、一个象征符号、一个文化现象、一个城市坐标。写好了老坟岗,老郑州就提纲挈领、呼之欲出了。而老坟岗又内容繁杂,包罗万象,无所不有,因而还有一个具体写作角度选择问题,从哪里入手,如何繁简搭配,怎样谋篇布局,都大有讲究,富海也做到了独具匠心。他精心选择了民俗文化,江湖社会,大坑戏院,“叫卖”言路,尚武精神,青楼艳风等不同角度,通过栩栩如生的描绘,展示大量的史料,诠释了老坟岗这个民俗圣地的魂魄所在。一个活生生、闹腾腾的老坟岗,就这样在我们面前立起来了。

《老坟岗》的问世,只是老郑州的系列作品之一,我们衷心期望赵富海先生不断推出新作,下更多、更大的“蛋”,他是有这个“野心”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