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升综合竞争力
立足“四个着眼”
努力推进桐柏路街道跨越式发展
中原区跨越式发展驶入快车道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工业立区 三产兴区 教育强区
中原区跨越式发展驶入快车道
三产兴区:
推动经济发展的再提速 教育强区:
实现社会发展的再提速
凯旋门商务社区 通讯员 李少锋 摄

通讯员 李亚珊 宋伟明 本报记者 刘玉娟

核心提示

走进中原区机关大楼,迎面便会看到两块展板:一块是重大项目进展情况,一块是镇(街道)财政税收完成情况和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一览表。记者在这里记下了三组数据:前六个月,该区完成项目投资25.8亿元,同比增长68.6%;市外资金到账19.6亿元,增长35%;完成财政税收5.20亿元,增长33.21%。

这只是中原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剪影。今年以来,中原区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业立区、三产兴区、教育强区”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在产业集群发展、总部楼宇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如今的中原区,正集聚着后发优势,驰骋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持续发展的道路上。

工业立区:

见证产业发展的再提速

中原区的发展曾因工业兴旺而繁荣,又因工业衰退而滞后。面对传统工业衰退带来的发展瓶颈,中原区委、区政府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最终在对辖区产业基础辩证分析的前提下,在郑州市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启示下,确定了咬紧工业不放松、重振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思路。

让工业退城进园,提升产业集约能力,形成规模效应。这是中原区重振工业雄风的重要一步。2005年纺织产业园率先通过市政府审批,掀开了中原区工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的序幕。按照“目标一流、规模一流、装备水平一流,速度最快”和“建设精品纺织园区”的要求,该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现已累计投资20多亿元,污水处理厂和热力管网一期工程投入使用,6条道路建成通车,“五区二中心”(纺织印染生产区、服装加工区、纺织机械制造区、产品展示销售物流区、生产生活服务区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纺织信息中心)格局初显,成为全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战场。截止6月底,该园区签约的100多个项目中已入驻25个,总投资近百亿元,其中元通纺织城、省一纺器投入运营,光大印染、泰阳纺织主体基本建成,11家服装加工企业正在建设,初步形成的纺织产业链条在全国首屈一指,被列入省重点产业集群。

以项目引进为抓手,坚持引进增量、提升存量、做大总量。这是中原区发展现代工业的重大举措。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园区是该区工业发展的又一主阵地,今年招商引资形势喜人,项目建设成效突出,被评为郑州市产业园区建设先进单位。4月23日,拟投资8亿元的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项目正式签约入驻园区,成为招商工作的一大亮点;郑煤工业集团公司、郑煤机高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和水工机械集团等大型企业相继开工、投产,为园区打造现代制造产业高地奠定了基础。截至6月底,该园区完成工业投入1.052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现工业增加值4.125亿元,增长24.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7.865亿元,增长34.9%。

扶持骨干企业,带动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这是中原区加快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该区充分发挥重大项目、支柱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打造工业发展的“加速器”,通过扶持宇通重工、郑州铝业、开开特星光锁业等原有规模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前六个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销售收入55.5亿元,增长24%。

狠抓园区建设、项目引进和企业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大开放、大改造、大发展的成功实践,使中原区“工业立区”战略的思路脉络更加清晰,并最终成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三产兴区:

推动经济发展的再提速

曾几何时,由于偏重工业发展,忽视三产经济,中原区区域发展一度缺乏后劲。而今,坚持“三产兴区”不动摇,把服务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已成为中原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的点睛之笔。该区立足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和全民参与的方式,对三产发展措施、机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部署,全力确保业主和企业入驻中原、长留中原,实现了三产发展和质量的双提升。今年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3亿元,同比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1亿元,增长36.7%。

以打造市区西部总部经济聚集区为目标,大力发展沿路楼宇经济,着力打造总部经济品牌。鉴于郑州市区划调整后,辖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明显减少,中原区强化“节地招商”理念,积极引进占地少、带动效应强的总部经济项目,努力打造总部经济聚集区,郑煤集团等大型总部项目先后进驻该区。与此同时,全力推动城中村和旧城改造,使辖区房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一批商业地产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据不完全统计,凯旋门、绿城数码大厦、科技大厦等商务楼引进各类企业近千家,其中知名企业260家,促进了中原路、建设路、陇海路、桐柏路等主干道沿线楼宇经济带的形成。今年以来,该区依托中原西路、秦岭路等新修、扩建道路和城区开发热点区域,提前谋划总部经济发展,全力搞好招商和综合配套服务,积极吸引大的项目入驻,鑫苑国际广场、中原新城等大型地产项目的开工建设,华北石油局二期、郑煤集团、电业环城公司等总部项目的建设,使楼宇经济支撑点不断做大做强,为更多的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进驻创造了条件。

以建设现代服务业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品牌。短短几年的时间,思达超市、国美电器、迪信通手机超市、锦江之星快捷酒店、麦当劳、迪欧咖啡等一大批知名连锁企业纷至沓来,并以连锁店的形式不断发展,带动了辖区服务业整体提升。由于加强项目引进和政策引导,继中原商贸城、五星电器落户碧沙商业区,华润万家超市入驻帝湖商业区,世纪联华落户卧龙商业区后,去年年底投资2亿元的大商新玛特建设路店进驻华亚广场,全长1.05公里、投资1.6个亿的秦岭路地下人防商业街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今年深国投商用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为世界500强——沃尔玛兴建的商业地产项目落地秦岭路商业带,为打造郑州高档商业精品区、提升西区商业核心竞争力注入了强心针。即将实施的郑州西客站搬迁原址开发、桐柏南路市场整体开发等大型商业项目,将完善辖区服务业网络,提升辖区消费人气,增强西区商圈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以建设黄金物流带为目标,大力引进大型物流企业集团,着力打造现代物流业品牌。中原区交通的便利、区位的优越、环境的优化,引来了钢材市场、木品物流港等上亿元物流市场项目的落地。今年4月15日,中国500强企业——德力西集团确定投资35亿元,计划将元通纺织城打造成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纺织物流交易中心;5月中旬,河南明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5.2亿元,在辖区兴建明星汽配城项目;6月19日,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河南省豫鑫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2.5亿元的物流配送项目。超大型物流企业的入驻,将推动辖区物流配送、仓储运输和公共物流信息三大平台的建设,促进辖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不断完善、物流产业聚集度不断提升。

经过长期的发展积淀,“三产兴区”已被写进该区的基本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在强有力措施的推动下,中原区正朝着建设区域性商务中心区的目标奋进,郑州市“西大门”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必将进一步显现。

教育强区:

实现社会发展的再提速

徜徉在中原区,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还有特色突出的基础教育。不少来中原区投资的客商,都十分看重辖区雄厚的教育资源和科研实力。在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该区致力于 “教育强区”这一社会发展目标,把办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从根本上推动城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硬件基础。近年来,中原区坚持对校舍进行高起点、高规格、高品位的改造,努力实现校园改造标准化、教育设备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下面一组数字颇能说明问题:2005年~2007年,该区教育投入逐年递增,累计投入近4个亿,其中投资1.6亿元建成郑州73中、华山路小学等5所中小学校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有力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升。2007年以来,该区继续加大对校舍改造维修、设施完善的投入:去年投资600多万元改造互助路小学主教学楼,投资77万元维修学校校舍,为农村学校更新桌椅3776余套;把“校校通”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建成中小学校园网55所,实现教育网络100%连通。今年将“改造郑州36中主教学楼,改建建设路第二小学、伏牛路第二小学教学楼”纳入为民办实事,上半年投入754万元,同时再次投资100万元改造互助路小学主教学楼,投资74万元进行暑期校舍维修。

严格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强化师资保障。从2005年开始,中原区大力实施“强基工程”,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优秀在职教师、优秀大学毕业生,且招聘规模逐年递增,已累计招收近600名,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该区还加强教学力量培养,充分利用名校资源优势,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不断提升全区教师的业务素质,2007学年备案国家级课题15项、省级“十五”课题40项、市重点课题75项,获郑州市教学成果奖190项;在优质课评比中,50余人获国家级奖项,9人获省级奖项,16人获市级奖项;在郑州市第二届“名教师”评选活动中7名教师榜上有名,获奖人数位居全市首位。

突出创新,积极打造特色教育,提升整体质量。保品牌、促品牌一直是中原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点和重点。近年来,该区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契机,积极引导各校挖掘自身优势、创新教育内容、走特色强校之路,以足球、绘画、舞蹈、武术等特长教育为载体,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新格局;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强力推进名校建设,教育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在第11、12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大赛和省第20、2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今年,该区围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在区属各学校、幼儿园设立家长学校,进行“外来务工子女家长学校”试点,建立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站,大力发展社区家长学校,省级、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分别达到5所、8所。目前,该区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实现零辍学,各项教育教学指标多年来维持在较高水平,顺利通过国家“两基”考核验收,郑州73中、伊河路小学、互助路小学等学校被郑州市评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教育强区”战略托起的不仅是中原区近15万户家庭对子女成长的希望,还有60万群众实现中原崛起的梦想。有梦才有希望,有希望就有行动。当信念化作了行动,这种力量就会坚不可摧,就会破除万难,引领中原儿女在这块土地上极抒豪情,描绘出跨越发展的美好未来,谱写出和谐建设的动人篇章。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