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积极投入百日会战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百年德化夜经济火了商家
月底前全省城镇居民享医保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也犯罪
卫大叔逛绿城:雨天飞车溅水 不该
千余交警上阵 力保干道畅通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质量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郑州市技师学院特色发展纪实

近日,在火热的报名现场,郑州市技师学院迎来了一位并不陌生的朋友,她去年就曾经来给大儿子杨胜报名,却因名额报满遗憾而归,今年又来给二儿子杨欣报名了。“都说这个学校好,这次终于赶上了。”领到录取通知书,来自中牟县姚家乡的杨女士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梧桐之枝,凤凰来栖。近年来,像杨女士这样慕名而来的家长络绎不绝。不仅如此,还有众多学生从青海、新疆、内蒙古、长春等地不远千里赶来。郑州市技师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流金岁月 以创新求质量

走进郑州市技师学院,眼前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原来学院正在筹备五十华诞的庆典。始建于1958年的郑州市技师学院,以培养技师、高级工、中级工等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为主,是一所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工院校。建校50年来,学院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机电项目)培训基地”,获得过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五好”基层党组织、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郑州市职业技能培训先进集体、郑州市先进团委、郑州市级文明单位等30多项荣誉,在学院的发展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与时俱进的郑州市技师学院并没有因为荣誉而满足,而是不断迈出创新的步伐。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学院坚持机电专业为龙头,相继开设了数控车床加工、模具制造与维修,以及计算机、酒店管理等专业,还与吉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联合办学,使在校生可以同时进修大专、本科学历。

2008年6月,在四川灾区重建之际,郑州市技师学院的16名同学光荣地亲赴灾区援建安置房,为灾区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就是预分到河南利达消防设备公司的消防工程专业的实习生。一时间,全省唯一培养消防专业人才的“消防学校”人尽皆知,不仅成了郑州市技师学院人的骄傲,也成了学院“以特色求发展”之路上新的亮点。

精益求精 以质量求生存

近几年,技工学校招生呈现火爆场面,学技术、做“蓝领”的愿望让许多青年纷纷选择了技工院校。面对充足的生源,郑州市技师学院并没有在乐观中迷失,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在把学院做强的同时,把学院做精、做实、做优。

在高级工专业实习教学中,针对教材不足、不实用的现状,郑州市技师学院的教师们多次编写教材并亲自制作教具。针对模具电加工课程编写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使用教材》和为机械材料课程编写的《机械工程材料》等教材已被广泛使用,令广大师生交口称赞。

为了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技能,郑州市技师学院在学生实习上更是精益求精。“一周理论,一周实习”的制度,在实习中保证一人一岗,让学生充分实战演练;外联加工项目使实习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深入企业了解生产,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专心、务实的教职员工忙碌着,为学生铺就了畅通的就业渠道。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8%以上。截至今年,学院已有两届高级工专业毕业生199人全部被山西太原富士康公司、宁波嘉隆工业有限公司、郑州纺织集团等急需技术人才的企业录取,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术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科学发展 以质量创辉煌

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在何方?面对学院发展的未来,院长杜广建并没有夸夸其谈。一向秉承专心谋事、潜心干事的他正在思索,如何立足现有资源打造出精品人才,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科学发展之路。

自2003年招收第一批高级工专业以来,学院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先后推行了“行为引导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积极探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学院从招生入手,提高办学起点,同时利用寒暑假派遣教师到深圳、广州等地观摩学习,聘请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校讲课、指导。为紧跟人才培养的脚步,学院还多方筹措资金,新建实习教学楼9900多平方米,新建综合服务楼4596平方米,投资411万余元更新实习设备,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利保障。

几年来,全体教职员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国各类技能比赛上,郑州市技师学院捷报频传,尤其是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河南赛区的比赛中,学院的3名参赛选手分别囊括了维修电工高级工、工具钳工高级工、焊工高级工的第一名。进入各工种前三名的7名选手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全国技工院校比赛,令郑州市技师学院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声名远扬。

50年的风雨,磨砺了勇于拼搏进取的郑州市技师学院人。学院120多名专、兼职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70%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国家题库命题专家、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一大批杰出教师脱颖而出。50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2万多名中高级技能人才,培育出以“西气东输第一焊”汪来庆为代表的就业之星,企业骨干数不胜数。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翻开郑州市技师学院精美的纪念册,扉页上赫然写着:时代向前,脚步不歇,思索不竭。郑州市技师学院,正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迎接并创造着职业教育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本报记者 李 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