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此去经年
连载:《马未都说》
读《彼岸灯花》
冯玉祥私访司家庄
《那一曲军校恋歌》
山乡春早(国画) 李德福
苏州行(三首)
贵阳之贵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连载:《马未都说》

我一开始做编辑时就觉得一定要把人家的小说全部读完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这样,像苏童这样的作家,稿子第一页没读完你就知道这人行,感觉就行。那时苏童上大二,我写封信希望他来谈谈。嗬,小帅哥诚惶诚恐地就来了。

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梅 辰:王朔见您肯定不这样,王朔到哪儿都是北京大爷。

马未都:王朔见我他就不大爷了,当年他还是个小孩儿呢。前两天中央电视台《见证》找我,让我谈谈当年的王朔以及跟王朔的交往。我跟王朔在上世纪80年代前的交往非常深,王朔的第一部小说集《空中小姐》,八八(1988)年由我们社出版,我是这部小说集的责任编辑。那天我还把他那本小说集拿给央视的人看了呢。

梅 辰:我记得当时感动了无数青年。

马未都:都哭晕过去了。

梅 辰:王朔的稿子您拿过来一看就觉得行?

马未都:王朔的字和苏童的字写得都不算好,但有的人字写得很好,小说写不好有啥用啊!王朔是一个文学感受非常好的人,我印象中当年他在《青年文学》投了好多稿都发不了,因为那个年代中国青年出版社是非常正统的单位,我们头儿不喜欢他的那种表述方式。你想我们出版社出的都是《红岩》、《红日》、《红旗谱》这类的红色经典,谁能看得上他那书啊。

梅 辰:尤其是他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名言,哪个头儿听了不闻风丧胆啊!

马未都:呵呵。王朔也是京城最早唱流行歌曲的那拨儿人,那时的音乐界根本就不允许这样的声音出现。(梅:王朔是个很有个性且又极聪明的人)

梅 辰:在出版社工作您觉得很如意?

马未都:我兢兢业业在出版社做了十年编辑,文学界有名的人我没有不认识的。《青年文学》当时的地位多高啊,他们都得求着我们,但是我从来没接受过作者的任何好处,我自视清高,我从年轻的时候就这德性。我特别看不起那些占作者便宜的人……有的编辑让作者给他们家换煤气什么的……(梅:那个年代就这样啊?)嗯,特恶心!

梅 辰:有没有作者非得给您家“换煤气”的事儿?

马未都:只有一次我记得特清楚:1984年国际青年节,团中央征文,有一个安徽的作者叫魏强,他投了一篇稿子,我看后觉得还行就把它给推荐上去了,结果这篇稿子获了一等奖,有点儿一步登天的感觉。后来他到北京来看我,给我带了一些土特产,你说我不要吧,人家从那么老远的地方带来的,最后我估摸了一个大概的价钱,买了一些果脯之类的北京特产给他带回去了,我这心里才算踏实。

我从来不占任何作者的便宜,看不上这些!自己总觉得……咳!今天社会上很多交换的事儿挺没劲的。

从海外回购文物

梅 辰:在您的博物馆中,哪些宝物是以天价买来的?

马未都:比如说那个紫檀塔吧,是我在2003年“苏富比入香港三十周年纪念拍卖会”上买回来的,当时是355万元人民币。这个塔早年流散到英国,在英国已有一百多年了。当时苏富比在拍卖图录上并没有标明它是紫檀质的,只是在进场后每人所拿到的宣传页上才看见说明是紫檀的,但是为时已晚,因为很多重要的东西需要提前看。由于很多人都不知道,都没看,所以我没什么竞争对手,就比较便宜地买了它,等于是捡了个大便宜。355万,今天来看也不算是天价了。古董现在是太贵了,我这次去香港什么都买不到的了。

北京故宫博物院八十周年纪念时中央电视台拍了一部纪录片《故宫》,其中第三集中就展示了好几个这样的塔,它们大小、样式相同,只是材质有所不同,有景泰蓝的、瓷器的等,当时做了很多。它是乾隆时期,乾隆的母亲过生日,乾隆说:“皇太后的生日是一等大事。”这个紫檀塔就是献给皇太后生日的。(梅:谁献的?)大臣送的吧,没有记录,不敢瞎说。

梅 辰:您回购了很多流散文物?

马未都:不少。很多东西都是从海外买回来的。具体讲那个黄花梨款彩十二扇围屏,原来是由美国当代艺术品收藏家古根汉姆的侄女所收藏。古根汉姆,是一个对当代艺术品投入很大的,在美国和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古根汉姆博物馆,它主要是以收藏当代艺术品为主。这个屏风在古根汉姆过世后由古根汉姆的侄女收藏。现在他的侄女也去世了,享年102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