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奥运之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圣火独穿四大古都
东西文明中原辉映
两代河南体育人 圣火传递现五环
与圣火同行
张冰:一生“瞄准”
昨日从境外抵京
你的满意 是我最大的心愿
中国 一诺千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你的满意 是我最大的心愿
比赛场馆
开放的水立方开幕式
三次彩排确保成功志愿者
有活就干,笑脸迎宾通关与地铁
“奥运专用”便捷高效媒体服务
从“很好”到“完美”

随着三大新闻中心、媒体村、奥运村等“核心机构”正式运行和比赛场馆陆续开放,北京奥运会全面进入赛时运行状态。开幕倒计时10天即将到来,世界各地的客人纷纷到达,奥运村、比赛场馆、开幕式彩排、机场通关和交通保障、媒体服务,以及各个岗位的志愿者,都在忙些什么?

奥运村

老外掀起汉语热

28日上午,在奥运村见到奥运村部副部长邓亚萍时,她忙得不可开交,连走路都是急行军。她说:“头绪太多,我都快忙死了。”

邓亚萍介绍说,奥运村27日正式开村后,中国、波兰、古巴等代表团陆续进驻,而且自20日预开村以来,已有70多个代表团的先遣组入住。她说,刚开村这段时间,时间紧、要求高,是对村部各个服务团队的考验,整个团队都要协调配合好。

奥运村精心细致的准备和周到热情的服务,让外国运动员感到满意。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古巴三级跳远运动员埃克托尔·富恩特斯正准备去村里的网吧上网,他觉得奥运村条件好得超乎想象,“我昨天入住了奥运村,村里吃的不错,可以娱乐的项目也很多……”

尽管多数代表团还没有到达,但凸显“中国元素”的奥运村,已经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平台。国际区商业街的中文学习区俨然成为“汉语课堂”,老外们在这里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在一间约50平方米的教室里,墙上有中国结、京剧脸谱、国画,书桌上有文房四宝,书架上是琳琅满目的汉语图书。大学生志愿者李陈婷说,每天都有来自北大、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汉语专业老师教汉语。负责老师吕宇红说,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一些运动员和官员都光临过这里,老师们还为老外学员准备了中国结、泥塑京剧脸谱、香荷包等奖品,以资鼓励。

桌上摆着日本记者写的“中日友好,松柏常青”;两名兴趣盎然的以色列运动员正向老师学说“你好”、“谢谢”;国际奥委会服务助理布拉波沃正在翻看几本汉语图书,他骄傲地说,自己以前学过一点汉语,而且有个中文名字“王天术”。

比赛场馆

开放的水立方

水立方开放后,客人络绎不绝,28日上午就有近10个代表团的运动员来试水。因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是上午决赛,因此不少队伍都选择在上午来进行针对性训练。

日本游泳队占了个“第一名”,他们早上7点多就来了,而且这支20多人的队伍也最为庞大。“蛙王”北岛康介等其他队员下水一个多小时后,才从容入水。他们一直训练到11点,北岛康介在离开时说,来北京一切都很适应,奥运村里的吃住都不错。

此外,罗马尼亚队、比利时队、爱尔兰队、利比亚队、新西兰队等也先后来到水立方进行适应性训练。利比亚队只有一位教练和男、女各一名运动员,他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著名的水立方照相留念。

与水立方里面热闹的训练场景相比,鸟巢的热闹是在外面。开幕式“重地”鸟巢要到8月8日下午才正式开放,在此之前,只有在鸟巢内预订有设备的媒体机构才能进入,而且需要提前一天预约。

记者28日在鸟巢看到,除一个媒体通道外的所有入口都大门紧闭,且有“重兵把守”。不过,在这里工作的志愿者已大批赶来接受培训,一些赞助商正在鸟巢东侧搭建自己的展区。不过,安全区域外还是有许多游客,他们不顾高温来此远观一眼,拍几张照片后满意而去。

开幕式

三次彩排确保成功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冲剌阶段。在8月8日之前,奥运会开幕式还将进行三次彩排。

为了确保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举行和开幕式演出的万无一失,北京奥组委建立的开幕式指挥体系已经投入运行,开幕式演出、安保、工程设施、服务协调等各个相关环节的靠前指挥机制也正在实施。此外,针对演出专业设备、特殊装置、供电等各种风险的预案,也正逐一进行排查、演练、调试和磨合。

目前,鸟巢为开幕式排练大开“绿灯”,天天都是连轴转,24小时保障开幕式运行团队的排练需要。鸟巢周边,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演职人员进进出出。

开幕式于7月16日进行了首次带妆彩排,针对彩排中发现的问题,以张艺谋总导演为首的开幕式主创团队及时对开幕式方案进行了完善。主创人员们几乎每天都只能吃上一餐饭,记者曾亲睹他们工作了一整天后,直到深夜12点才想起吃饭的情景。

志愿者

有活就干,笑脸迎宾

28日早上7点多,辽宁姑娘逄晓鸣就来到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工作岗位,开始一天的工作。

“按规定是早8时到晚8时,不过随着比赛的临近和报到记者的增多,每天的工作不止12个小时。”逄晓鸣只负责记者注册部的前台工作,但她所处位置是安检之后的必经之地,加上新闻中心对外公布的咨询电话在此,因此她的“分外工作”也很多。

“尽量给记者提供帮助,每次看到他们满意离去,我也有一种成就感。”说话间,逄晓鸣并未停止手头的工作,不管是接听电话还是当面咨询,全部做到诚实应答、以礼相待、快速解决。她说:“也会感觉到疲惫,但是在回到宿舍之后,躺在床上总结一天的工作,自己也会回味好久。”

在奥运村的志愿者里,不时还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来自西班牙的志愿者贝伦·莫拉就是其中的一位。贝伦·莫拉曾在西班牙学过四年中文,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过两年,还曾在新华社任西班牙语改稿专家。“尽管有时候特别忙,但是志愿者工作氛围很宽松,”她的脸上一直挂着迷人的微笑,“亲身参与北京奥运会是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

通关与地铁

“奥运专用”便捷高效

首都国际机场的奥运专用通道在28日这天迎来第一个客流高峰,当天有几十个代表团的1000多名成员抵达北京。

机场每天有约300名志愿者用8种语言为客人提供服务。张晨阳和李洪博这两名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国外记者顺利通过海关,半天时间,他们已为47位未能顺利通关的记者提供帮助和服务。李洪博说:“和比赛场馆不一样,奥运会前的这段时间,我们这里反而最忙。”

除了机场的奥运专用通道外,北京地铁也新建了奥运支线。28日,这条奥运支线开始载客试运营,记者的乘车体验是:车速更快,环境更好。

奥运支线全长4.5公里,共设有4座车站,全部都是地下车站,刚好与地面的中轴线北延长线相重合。

地铁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试运营期间仅限持有效证件的人员乘坐,首、末车时间也不固定,但到了正式运营后将明确发车时间和车次间隔。到了奥运会期间,持有当天比赛门票的观众也可以免费乘坐。

媒体服务

从“很好”到“完美”

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主新闻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济成用嘶哑的声音告诉记者,目前主新闻中心所有硬件设施运转非常好,记者到达高峰马上到来,因此要做的工作很多,“希望在我们的帮助下,记者的工作繁忙但从容不迫。”

他介绍,首先要做好新闻发布会,尽量提供多种题材发布会,内容涉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以及城市本身等,为记者提供尽量多信息。其次,因记者人数增加,要同步调整交通运输方案。他说:“这段时间是对交通方案进行演练的难得机会,我们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调整班车出发和到达时间。”

此外,对主新闻中心外的大屯路路口出现人流和车流较为集中的情况,徐济成说,将就地办公进行改造。

国际广播中心运行团队秘书长杨滨源介绍,28日将迎来媒体入驻高峰,当天可能会有几百家转播商到来。29日上午,将对转播商进行一次大规模消防疏散演练,帮助他们熟悉疏散路线,保证运行的安全顺畅。此外,将全力保障广播中心的电力供应。

杨滨源说:“可以说我们的工作已经从磨合到渐入佳境阶段,而在最后冲刺的10天时间内,我们要做的是将工作从‘很好’到‘更好’直到‘完美’。”

新华社记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