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瞎编作文,捡了百万元交还失主
日薪1斤玉米
与6000万年薪
免费开放博物馆的善政打了折
一个工厂和一个生产基地的形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瞎编作文,捡了百万元交还失主

重庆张先生儿子小刚在大渡口某中学上初二。27日晚,儿子将第一篇暑期作文拿给张先生检查,看后,他立即“无语”了。“我捡了100万,交还失主”是作文的标题,作文里,儿子说自己一不小心,就在路上捡到个钱包,里面有100万元支票,就将这张支票拿给了父亲,在报纸上刊登出来,最后将100万元转交给了失主。“这篇作文总共600字不到,里面全部是编造的,气得我不晓得怎么说了!”张先生一脸无奈。(重庆晨报7月29日报道)

“现在的孩子编造之风太可怕了!”这是孩子父亲的感慨。其实天下间编造作文并非只有他孩子一个,在当下中国语文教育的环境中,绝非个案或偶案,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源于当下赤裸裸的教育升学“政绩观”。

之所以如此归结原因,皆在于当下的教育太过功利性,一切基础教育皆围绕升学率而行,作文教育正也是如此——所谓押中考高考作文题即是如此,如何押?自然是从日常教学各种考试中练兵试手!就如新闻中小刚很委屈地告诉记者,写“捡钱”的作文不仅他一个人,好多同学经常用这招。“有一次,老师给班里学生留了一个作文题——记一件我做过的好人好事,全班一半的同学都写捡钱包的故事。”其实在小学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师总是不停布置类似题目,还有如“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记我的爸爸(妈妈)”……并非教师们缺乏创造性思维,而是在期末考试时,确是总是一般是这种类型的作文题目。那么在学生整体成绩、教师个人“成绩”皆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当下,教学生写应试时能“打动人”的虚假作文,自是在所难免。

“一个孩子远离了大自然,就缺乏感悟。”创新作文集训营作文指导老师指出,编造作文的病根是因为孩子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我却认为,这个板子不该打到孩子身上,当下教育那已然病态的升学“政绩观”才是真正的病因。孩子是有真实生活经历的,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事一情皆可成字入文,只是孩子们在功利性过强的作文教育环境中极易被误导且迷失了自己的情感表达,这才是“瞎编作文”的真正源头。 张兮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