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奥运火炬在郑州传递。短暂的交接仪式后,第51棒火炬手激动地高擎火炬,开始了自己的传递。不少年轻的战士认出来了:眼前的火炬手就是拥军模范、“兵妈妈”李志平。
李志平拥军已有25年的历史。谈起当年是如何走上拥军路的,李志平给记者讲了一件往事。童年时期,由于舌系带短,她说话困难,经常受到歧视。是子弟兵的捐款帮了她,几次手术后,她能正常说话了。她发誓要好好活下去,为社会、为子弟兵做些事。
真正开始拥军是从1983年她大学毕业到郑州百货大楼工作后开始的。在工作中,她认识了一位年近80岁的退伍军人麻大爷。得知双目失明、无儿无女的麻大爷是参加抗美援朝的英雄,李志平决定照顾老人一辈子。自此,她帮老人买菜做饭、洗衣购物,一直坚持了10年,直到老人去世。在照顾麻大爷的同时,李志平听说驻郑某干休所一对退休老红军夫妇惟一的儿子在参加部队抢险时牺牲,老人悲痛万分。她又承担起照顾两位老人的重任,并经常陪二老走访部队,慰问子弟兵。
多年来,她的除夕夜几乎都是在部队上和子弟兵一起度过的。有一年大年除夕,她从部队回家时已经很晚,一对双胞胎儿女已经入睡,桌上有留给她的一封信:“看到灯光,你就像看到了我们,你不要害怕。锅里给你留有方便面,我们先睡了……”李志平的眼泪夺眶而出,她觉得自己欠孩子的太多了。
二十多年来,李志平把爱心、关怀送给了子弟兵。她到北京看过国旗护卫队的战士,到上海慰问过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官兵……不知不觉,她也逐渐由当年的“拥军大姐”变成了如今的“兵妈妈”。
为了更好地为子弟兵服务,2005年,李志平开通了 “拥军心理咨询热线”,成立了“拥军艺术团”。为此,她还专门学习了心理咨询,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年轻的战士遇到了烦心事、转业找工作、找对象都愿意拨打“拥军心理咨询热线”,说给“兵妈妈”听。三年来,已有十多名年轻战士由李志平牵线搭桥喜结连理,有的战士转业后在李志平的帮助下也找到了工作。“拥军艺术团”的成员主要由心理咨询师、艺术家、医护人员、爱心人士等组成,他们通过自编自演的歌曲、舞蹈、小品、相声、快板等文艺形式,丰富子弟兵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4月份,李志平从郑州百货大楼退休了。她说:“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拥军了。”前几天,她已经慰问了两支部队,这两天还在继续慰问。不少年轻的战士给她打来了电话:“妈妈,把您的奥运火炬带过来,让我们零距离接触一下吧。”昨日,李志平带着奥运火炬,和“拥军艺术团”一起来到了郑州消防支队管城大队二中队,与奥运火炬的近距离接触让官兵们兴奋不已,于是,军营里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火炬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