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你好,北极!我们又来了!
结束天津之旅
祥云今日入川
空客A380首飞中国
每周少开一天车 夏季公务着便装
温家宝看望季羡林等学者
潘基文
带头穿短袖倡节电环保
美国
又一银行因次贷危机倒闭
杨致远
连任CEO誓言重振雅虎
江西省长公布手机号
暴雨余震致都汶路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你好,北极!我们又来了!
——记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进入北极圈

“你好,北极!”迎着徐徐海风,几名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员站在“雪龙”号尾部的飞行甲板上,向着天空纵情呼喊。

在穿越白令海峡后,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于当地时间8月2日凌晨越过北纬66度33分,驶入北极圈以内。这标志着在经过20余天的航行后,中国科考队的北极科学考察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2日清晨,“雪龙”号甲板上彩旗飘扬,科考队员们有的举着五星红旗,有的拿着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队旗合影留念,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三次进入北极地区开展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活动。北极,这个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广阔区域,包括北冰洋、陆地海岸及岛屿、没有树木的广袤苔原带和最北部的针叶林带,总面积约21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物和渔业资源。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首席科学家张海生在接受采访时曾多次表示,北极对中国气候影响显著,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北极气候变化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以及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开展研究。

带着科学梦想再次走进北极,中国海洋大学的赵进平教授难抑内心的激动。这位把大部分人生都奉献给北极科学研究的资深学者,参加了中国历次北极科学考察,见证了中国北极科研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位老“极地人”看来,探险时代的北极属于探险家,而科学时代的北极属于科学家。“在北极科学研究领域,中国已经开始了后来居上的远征,中国科学家将用自己的才华实现梦想,在北极冰原上书写属于中国的历史。”赵进平豪迈地说。

新华社“雪龙”号8月2日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