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奥运之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汪峰:散场演出也荣耀
陈好:压力不大的比赛我爱看
黄晓明:为奥帆赛加油
北京城中“扫大街”
老将与新锐
中原元素 展现诱人魅力
灾区孩子感受奥运
刘翔姚明很帅很棒
“花木兰”
出征奥运赛场
奥运让孩子更乐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北京城中“扫大街”

郁积多日的北京天空,经过一夜的透雨终于迎来了清朗。“鸟巢”主火炬的火焰在清朗的天空下,飘舞得更加张扬,更加美丽。

圣火的火焰已经燃烧3天,意味着北京奥运会也正式揭幕3天。3天来,北京奥运会正在上演一幕幕可以载入奥运史的经典和传奇——“水立方”里“飞鱼”扎堆破纪录,卫冕冠军杜丽泪眼问花花不语,“90后”龙清泉形似参天大树,“梦八”上演君临天下……

这些经典和传奇,需要有人去记录。因此,每次的体育盛会,同时也是媒体的盛会,注册采访本届奥运会的正式记者,比参赛的运动员还多出了一万多人,可见媒体间的“战争”同样硝烟弥漫。在这场媒体大战中,有证的记者无疑是幸运的,而到北京报道奥运的记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没有采访证的。像我们这些地方报纸,想有一个正式采访证挂在胸前,那真是天方夜谭,在北京的大多时候,我们也只有望“墙”兴叹了。

不过,为了报道需要,我们还是抱着“跑断双腿亦无憾”的信念,在大街上、地铁中、场馆外来回穿梭。开幕那天,我们计划在大街上进行街访,从中关村到和平门,从和平门走到长安街,从长安街再到北土城,想报道一下北京市民的情绪和感受,这种报道方式在电视台采访中俗称“扫街”。尽管在北京城“扫”了几个小时的大街,但我们就像快乐的小鸟,遨游在美丽的首都——采访奥运的经历或许一生只有这一次。

9日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看举重比赛,坐地铁时碰见一同行,他是天津某报社的记者,望着他胸前挂着的金黄色证件,羡慕得眼珠子欲蹦出眼眶。闲聊下,才得知这位“有证族”苦衷颇多。他说他戴的是“bime”证,是媒体证中最次的一类,进行采访用处并不多,“除了坐地铁和公交免费外,没有其他作用。我和你一样,看比赛得想办法自己弄票。”说这话时,他的语气充满了无奈。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见到脖子上挂着通证和专项证的记者,这位同行索性将“bime”证摘下来,“哎!戴着都觉得丢人。”

陈燮霞夺冠后,我们这些没证的和戴有“bime”证的凑到一起,在体育馆的大门外守候,想抢到一些“剩余”的资源。比赛过后半小时了,我们忽然看到一群人从正门出来,便急匆匆跑上前,定睛一看,原来是拉拉队的小姑娘。失望之余,内心呼喊着“霞妹呀!你在哪?怎么还不出来?”那一刻,自己仿佛成了“霞粉丝”,又仿佛成为嗅觉灵敏的“狗仔”。 本报北京专电 记者 王文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