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奥运之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竹竿胡同看“射箭”
永远难忘的笑容
小荷才露尖尖角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我和你一样落泪
2200名少林小子抵京
“花木兰”亮相沙排看台
走,逛秀水街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竹竿胡同看“射箭”

北京8月份的天空就像婴儿的脸,说变就变,容不得半点商量的余地,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瞬间,整个城市已被倾盆的大雨包裹。

任谁碰到这“不讲理”的天气都会没了脾气,之前是受到阳光的笑脸所迷惑,根本就没想到身上带着雨具,就这样,被困在了竹竿胡同里的某个门檐下。

竹竿胡同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老胡同,长度约为一公里。西临朝内南小街,东靠皇城根儿。巷子里极少有车,行人也很少,胡同显得特别幽静。皇城根儿下的生活是平凡而充满活力的,因为那里面蕴藏着一代代老百姓的情感,以及在他们之间传递着的风情与民俗。在雄伟大气的角楼身后,便是层层叠叠的老宅和市井间悠然的路人,它用古典的优美与现代挺拔的楼群对峙。在北京拥挤的楼峰间,胡同的存在如同山区川谷的存在,使城市有了起伏的线条,增添了城市的神秘。虽然有着强烈的反差,但又是属于这座古城的真正内涵。千百年来,没有变的是淳朴的民风以及纵横交错的胡同。

对一个热爱民风的人来说,北京胡同是一种向往。青灰的院墙,古朴的大门,青砖铺就的小巷,经意和不经意间成就了一幅优美的素描。在雨中,在胡同里的门檐下左顾右盼,更有心情去欣赏这幅优美“画卷”的意境。

门檐下的大门忽然打开,一位打着伞的老先生出现在眼前,“进来吧,躲躲雨,还可以看看奥运会。”老人脸上的皱纹里布满和善。老人姓赵,年龄约莫在60岁上下,他向我们这些躲雨的游客讲述起胡同和四合院的“故事”——这里的四合院都有些年代了,被街道办事处统一“裱”上了一种青灰的颜色,给人古朴靓丽的感觉。胡同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一点的人,四合院门口往往聚着几个老人晒太阳。女的有一句没一句扯着浓重的京腔忆往事,男的手里捉个小收音机听评书。皇城里生活了一辈子,人生的积淀需要这样漫不经心地释放。胡同、四合院,仿佛专门为宁静安逸生活准备的“行宫”,没有什么样的生活比这样自在幸福。四合院的特点铸就了北京人的性格,聪明、谨慎、相融、对生活始终乐观。不论是乘公共汽车、地铁还是乘出租车,北京人不会像大多地方的人拥挤成一疙瘩,他们总是保持着绅士一样进四合院的风度,要么排队,要么谦让。

电视里开始播放女子射箭个人赛决赛,赵老先生停下了滔滔话语,和我们一起关注这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当张娟娟以一环的优势拿到金牌后,老人的眼眶有点湿润,“太激动了!奥运会在我们家门口举办,这些天金牌又拿这么多,我们的祖国真是越来越强大!”

射箭决赛结束了,乌云散去,雨也住了。告别赵老先生,在深深的胡同里漫步,美的感觉至真至深。一抹晚霞里,行走的影子被夸张地拉长,这影子就像四合院在北京生活的历史中永远挥之不去。家家户户门前挂起的鲜艳五星红旗,在晚霞中格外炫目。 本报北京专电 记者 王文捷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