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奥运之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折不扣
“体育迷”
啥事不干
看比赛
浚县泥咕咕叫响京城
敢于跟强队“掰腕子”
“北方的水乡” 文化的圣地
北京“中国味” 真的很“OK”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北京“中国味” 真的很“OK”
传统服装老外最爱 老外到处讲中国话

由于有了奥运会在北京的举办,使得京城的老外比平常多了数倍。皇城根下的北京城,到处都闪动着老外们活跃的身影。

走街串巷,与金发碧眼的老外擦肩而过再普通不过,一句蹩脚的“谢谢”,虽然有点生硬,但听起来却让人非常舒服。看着他们在秀水街、王府井等“扫购”中式服装,看着他们住在四合院里,努力地学说着中国话,看着他们在餐馆,费劲地用着筷子……老外们操练的“中国味”,让8月的北京显得洋气十足,而又充满独有的中国特色。

筷子吃香刀叉受冷

为了更好地招待异国的朋友,北京很多餐馆都考虑得非常周到,比如餐具,大多会给他们摆上两套,一套是中国的筷子,另一套则是刀叉。但是昨天记者在几家餐馆发现,好像没有一个老外“领情”,服务员告诉记者:“许多外国人来吃饭就是为了感受中国的文化,他们宁愿拿筷子串着食物吃,也不愿使用他们熟悉的刀叉。”

奥运会期间,一些老北京小吃的传人以及部分著名小吃店的经营人员,开始把传统的北京小吃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小吃宴”。北京的小吃名气大的有爆肚冯、年糕钱、月盛斋马、羊头马等。现在后海有个“九门小吃”,基本把这些老字号给聚齐了。另外还有几家比较有名的综合小吃店,护国寺小吃店算一家,还有地安门小吃和锦芳小吃。一想到奥运会期间会有很多外国游客找上门来品尝正宗的北京小吃,很多店主就琢磨着趁这次奥运会,让北京小吃走向世界。

传统服装老外最爱

在秀水街,买顶瓜皮帽,买件旗袍,有中国特色的刺绣……不管什么时候逛街,吸引老外的就是中国传统服装,尤其是丝绸服装,8月秀水街丝绸摊位的销售额普遍比上月增长80%以上。在奥运特许商品店里,老外喜欢的也是中式的唐装,放在身上比划来比划去,经常一买就是四五件。

即使不穿中装,他们也会选择烙上中国印的衣服,昨天,记者走在大街上就看到很多老外穿着有“中国印”的T恤衫,“我喜欢中国,我要做一个月的北京人。”美国小伙杰森很高兴地宣称。

坐上京城传统的黄包车,游览颇具特色的北京胡同,老外的心情颇为得意,既游览了中国民族文化,又饱尝了北京古老的风土人情,可谓是两全其美。

老外到处讲中国话

“你好”“谢谢”……当你还在为英语不好无法交流时,热情的老外却用生硬的中文跟你打起了招呼。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外都在学习中文,有的来北京之前就已经学会了一些日常用语,比如“走”“去哪儿”“你好”“谢谢”等。昨天,一位来自挪威的朋友很得意地告诉记者,自从学会一点点中文,他去餐厅再也不需要天天吃宫保鸡丁了,“呵呵,连吃了三天,不行啊,比划太累,我就又学了烤鸭、豆腐……现在可以了。”尽管讲得磕磕绊绊,但“烤鸭”发音还是蛮清楚的。

谈起学中文,一位德国朋友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叫“筷子”,他们最喜欢吃这里的火锅,已经准备带一个火锅回去。虽然行程短暂,但是因为听说中国有句俗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四合院很遗憾”,他还准备和朋友去长城游览一下,品品北京“四合院”的味道。

本报北京专电

记者 刘超峰 李颖 文 李利强 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