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喜斌
今人消暑已有空调凉之,但依旧炎热难消。同事叹道;“真不知古人咋过的夏天,那时真比现在凉快?”其实,古时绝不比今天凉快多少,关键是人们在心性品质上的差异所致。古人多崇尚静雅心定,今日人则难免浮躁多于宁静;古人追求自然处世,今人则时有悖离天地之行迹;古人追求清心寡欲,今人则多有物欲钱欲权欲……如此沉重的负荷,别说盛夏,就是春秋冬雪里又缘能不燥热难当呢?
我对同事说,其实在夏日时我们不仿读一读古人的诗来,有位作家就说过“诗中自有清凉风”嘛?清凉之风是足以消夏的啊。
白居易有首《消暑》诗云:“何以消暑热,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白翁的诗极富哲理亦启人心智。想那静坐院中而神无杂念时,你既无不爽之心又怎会有暑热之苦呢?凉由静生,静由心出,是人生境界的写照啊。陆游亦有诗云:“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每吟此诗,那眼前便尽是绿柳滴翠之景、风动莲摇之趣,于是,心中就盈满了粼粼的绿波、丝丝的清凉,倒觉这夏日是一轴多姿芬芳的画幅,而悦人情怀也催人蓬勃了。
看来这诗中凉风实为性情之风,也多有消暑之功啊。
读诗以消暑,无须刻意那遣词音韵,而在于味之古人修养的洁雅,思之古人品质的纯朴,品之古人德性的清凌。如此读来,就会觉得那诗意如泉喷珠吐玉,诗韵如歌盈耳叮咚……自然就会有缕缕清风拂面而来了。王维诗云:“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诗人正是从这花开花落中得到了魂动的省悟、人生的真谛,才抛弃了繁芜的尘世俗欲,走进了禅意,也走进了人生的空明,使身心得到了自然的抚慰,灵魂得到了无限的升华。因而,诗人不仅因此避开了盛夏的暑热,也散去了心性的暑热,从而使生命返璞归真也拥有了葳蕤与葱茏,可谓诗意与人生相融,清风与灵魂比翼。常建亦有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置身那幽竹花荫潭影之中,聆听着风鸣鸟啼水声之律,人心皆能不空明如澄又清如镜磨,怎能不汗漫散尽也通体清爽呢?
我心成诗心,清凉当自生,暑热定自消。生的是美情佳韵,消的是浅薄浮躁;生的是人生向远,消的是秽思污欲。因为那诗中有“滟滟随波千万里”的荡荡清流,因为那诗中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高远志向,因为那诗中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纯洁透明,因为那诗中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和坚勇……那就是藉以消暑的清凉之风,也是陶人心境的灵魂之风啊。那风中有着珠露之辉、温润之息,那诗中有着碧绿之彩、药人之效,是远比空调生动多情亦贴人心扉的。
——诗中自有清凉风,我们何不沐着那徐徐的清风,走向人生的美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