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感谢奥运唤醒了我们的包容精神
这种比较,隐含着什么
放下包袱可强化民族理性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八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八
引起关注的“中州第一路” 高速公路第一大省 高速公路助推中原崛起
郑州机场高速公路被誉为“中州第一路”

“中州第一路”与高速公路第一大省

本报记者 余英茂 文/图

高速度!

高速度!

这就是国家的安全,

民族的富强,

人民的幸福!

高速度,

高速度;

渴望了十年、二十年,

但是直到1978年,

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

1978年,著名诗人邵燕祥创作的诗歌《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用“血泪、眼泪和痛苦”,表达了我国应当修建现代化的高速公路的呼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有关高速公路的话题成为中国人谈论的焦点。

弹指一挥间,30年过去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已遍布中国的东西南北,而直到15年前仍然没有一条高速公路的河南省,如今已跃居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第一位。

修建高速公路势在必行

高速公路具有速度快、运量大、能耗低等优点,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高速公路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也开始大力修建高速公路。

我省的高速公路建设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带着心中的问号,日前,记者慕名走进市直机关家属院,拜访了76岁高龄的原郑州市交通局局长、河南省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吉元望。随着老人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改革开放以来,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记者眼前徐徐展开……

吉元望曾经在中国核试验基地奋斗了22年,1981年12月30日,他转业到郑州市交通局,成为一位为公路建设事业奉献了十余载的“老交通”,被人尊称为“吉老”。

刚来到交通部门工作,吉元望就赶上了我省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时期。

省会郑州是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枢纽,自古号称“九州腹地、十省通衢”, 改革开放之前的道路通过能力却很低。吉老回忆说,1984年以前,郑州市的公路多是建国初期在古老的大车道基础上修建的,设计标准低,路面质量差,普遍存在着路基窄、路石薄、弯道急等先天不足。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流量急剧增长,郑州东、南、西、北的通道107和310国道,每天的车流量由原设计的500辆次猛增到6000辆次以上。由于超期服役,路面坑槽、推移、拥包等病害持续不断,造成事故频发,经常堵车,白沙、小关、大峪沟、回郭镇、芦店、中岳庙及郑州市出入市口等地段成了有名的“卡脖子地段”,有时堵一次车就达十几个小时,小偷乘机作案,群众怨声载道,司机骂声不绝,“行路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当时,河南的发展要害就是一个“通”字,交通难题解决了,我省的经济建设才能搞上去。面对公路建设严重滞后的状况,加快公路建设成为河南各级领导的共识,全省涌现出许多“修路书记”、“修路市长”、“修路县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客货流量还要大幅度增加,即使大力改造原有的公路,也远远满足不了运输增长的需要。吉老说,不论从我省公路运输的实际状况出发,还是从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来看,高起点、快步骤地发展高速公路,是我省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只有修建高速公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落后问题。令人遗憾的是,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河南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省委、省政府决定,首先修建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和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

引起关注的“中州第一路”

1992年11月23日,在省交通厅会议室,有关领导宣布,成立河南省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吉元望被任命为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建设拉开了帷幕。

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全长48公里,这条路刚动工,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表示,他要在通车时来中国看一看。比李光耀行动更快的,是海内外的一些工商人士和投资者,他们闻风而动,在1993年就来到这条路的起点郑州市和南端的新郑市考察,商谈合资兴建项目。

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并不长,为什么却引起了海外人士的关注呢? 记者有些不解。

因为这条路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吉老说,这条高速公路是新郑国际机场的配套工程,很多人通常称为机场高速公路。这条路建成后,能极大地缓解107国道的车流压力,使旅客下了飞机20分钟就能进入郑州市区。有人把这条路比做一条长扁担,它一头挑着大都市郑州,一头挑着中原大地上唯一一个国际机场,其分量可想而知,因此这条路被誉为“中州第一路”。

然而,这还不是事情的全部,海内外人士看重的是这条路的含金量。河南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和发祥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郑州是河南的省会,也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以郑州为圆心,北上京津,南达武汉,东至沪宁,西抵关中,其直线距离均为600~700公里,因此国人有了“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等对郑州地位的评价。改革开放的大潮涌来,有胆识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原,郑州成了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商战”之城,交通问题却制约着郑州前进的脚步,只有修建高速公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路难,增加郑州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新郑是举世闻名的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吉老认为,说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是中原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原的一条国际商贸大通道,是中原大地的一条招商大道,一点都不过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可谓肩负着全省人民的期盼、时代赋予的使命,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克服了没有高速公路建设经验的种种难题,埋头苦干,奋力拼搏。

1994年12月26日,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横空出世,宛如一条彩带飘落在中原大地上。它从设计到建成,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8个月,而且建设质量好,积累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速公路建设经验。

高速公路第一大省

郑州至新郑高速公路建设只是我省高速公路建设热潮的序幕,此后,河南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仅仅十几年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窄到宽、从逐渐起步到快速发展,全省公路交通面貌在短期内发生了巨变。

1991年3月25日,河南第一条高速公路——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动工兴建,我省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突破。

其实,早在1984年1月,我省就开始进行郑州至开封高速公路的可行性研究,1988年,交通部批准开封至洛阳公路建设计划采用高速公路标准分期实施,1991年3月,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相继分期开工建设。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到了2002年,我省才终于有了1231公里高速公路。这对于地处内陆、经济并不发达的农业大省河南来说,已经是十分不易了。当年,河南高速公路里程进入全国排名第八位。

吉老认为,高速公路建设的快与慢、多与少,可以说标志着河南改革开放的步伐,见证着领导层的胆识和智慧。近年来,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格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2004年9月,全长82公里的京珠高速公路新乡至郑州段和全长12公里的席庄至薛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2006年,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并实现了六项“全国第一”: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居全国第一,达到3439公里;当年投资总额居全国第一,达到397亿元;当年通车里程居全国第一,达到761公里;当年在建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达到1696公里;全省高速公路全程监控里程居全国第一,达到2250公里;无主线站一网相联收费里程居全国第一,达到3439公里。

2007年10月12日,随着宛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047公里,河南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交通部为此专门发来了贺电。

2007年12月21日,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556公里,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

记者从省交通厅了解到,目前,全省93%的县通达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络已覆盖全省,河南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地位更加巩固。从郑州市区进入高速公路,少则几十分钟,多则3个小时,就能到达省内任何一个城市和近百个县,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省的3小时高速公路经济圈已经形成。

高速公路助推中原崛起

2007年5月,省委书记徐光春在视察郑州至石人山高速公路时指出,高速公路已成为河南新的名片和亮点,不仅树立了河南的良好形象,而且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装上了奔跑的轮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高速公路建设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公路建设投资能直接提供就业机会,每亿元公路投资为公路建筑业创造或保留了2000个就业机会,而为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提供产品的各部门相应增加的就业机会是公路建筑业的2.43倍。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加上各部门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平均每年为1.1个百分点。

一条四车道高速公路的运输量超过了一条普通铁路。运输通道畅通了,极大地促进了河南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公路沿线农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沿线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快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成为河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全省公路客货运量年均增幅均在10%以上,许多山区农民成了运输专业户,市场一派繁荣。郑汴洛高速公路的开通,拉近了三市之间的距离,使河南的沿黄旅游点连成了一体,旅游业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使河南成为中西部地区陆路交通最为发达和便捷的省份,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京珠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了以安彩、新飞、许继集团、黄河旋风为龙头,以中原油气、新乡化纤、银鸽投资、双汇食品为骨干企业的快速经济走廊;在连霍高速公路沿线,形成了一个以商品集散、市场贸易、高新技术、信息产业、旅游开发为主体的新的经济产业带,构筑了河南经济发展的“脊梁”。

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公路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开封至三门峡之间有了高速公路,行车时间只有原来的1/3,而从省会郑州出发,在6个小时内可以到达首都北京和周边所有省份的省会,在3个小时内可以到达省内所有省辖市。出行时间缩短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商务、公务、社会交往由原来的“朝发夕至”发展到现在的“当日往返”。现在,在河南200公里范围内探亲访友,基本上可以做到“中午与亲朋会面,晚上在自己家吃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有了高速公路网络,省会郑州到周边省辖市的行车时间缩短到两小时之内,增强了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的辐射带动效应,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间的交通状况,奠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城市群资源共享、产业互补、协调发展,城市间的产业联系与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培育形成了公路沿线的“新郑漯”和“郑汴洛”产业发展带,中原城市群协调发展和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初步形成,已经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和平台。

河南在全国交通网络中处于中枢地位,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记者获悉,根据《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280公里,届时,全省所有县、市在1小时内就可以抵达高速公路网,河南作为全国公路交通枢纽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