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一个农民14年不间断的热心救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纪念改革开放30年“潮动中原”系列报道之十九
风靡全国小软件折射大时代
王永民上了国家发行的纪念邮票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术表演向世界展示古老汉字的独特魅力

一项发明与一种古老文字的现代话语权

本报记者 余英茂

2008年8月8日,世界聚焦北京奥运。

开幕式演出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由活字印刷版拼出的三个“和”字,向全球的观众展示了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汉字的演变过程和独特魅力。

如今,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我们使用电脑熟练地用汉字表达和交流时,却很少想到在30年前,因为电脑的进入国门,古老典雅、余韵悠长的汉字,曾差点被汉语拼音字母所取代,中华民族悠久的古老文明,在网络时代席卷全球之际,曾经沉默,失语,有着被信息时代拒之门外的危险。

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这一切,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在信息时代伊始,曾经面临过的巨大挑战。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因为在普通民众最初接触电脑的时候,就有一种叫做“五笔字型”的汉字输入软件一同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可以完成快捷方便的汉字输入。

将中国带入信息时代的发明家,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河南的王永民,是他发明的“五笔字型”,使得中国汉字顺利地进入了信息时代。

震惊世界

“五笔字型”曾获得中、美、英三国专利,河南人王永民被国内外媒体誉为“当代毕昇”和“将中国带进信息时代的人”。同时,“五笔字型”被中国科学院列入“20世纪全世界100项最伟大的发明”之列,与相对论和克隆技术相提并论。

一个小小的发明,居然能和引发物理学革命的相对论并列,是否略显夸张?这还得从30年前说起。

1978年,供职于南阳地区科委的王永民在工作中发现,日本发明的汉字照相排版植字机使用起来有很多弊端,决定发明一种输入键盘,取代这种机器。

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五笔字型”开始了它漫长的孕育过程。

当时,国内的汉字输入键盘都是很笨重的大键盘,几种常用的输入法也很不合理。对于王永民发明汉字输入小键盘的想法,更多的人是一种讥讽的态度。

想来也是,汉字浩如烟海,怎么可能用26个键的洋键盘来输入?这不是非要削足适履么?当时研究所的计算机都是大块头,配一个大键盘倒也没什么。可是谁能想象,轻便的个人电脑,也都配上188键的大键盘,会是什么样子呢?

因此有人悲观地预测,难以便捷输入的汉字将在信息时代消亡,被字母标示的汉语拼音所取代。

难道那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方块字,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汉语文化,就要消失在数字时代的代码洪流中?

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输入技术的落后,可能导致中国文化在信息时代的失语。这样一来,西方文化将会成为网络媒体中的主流话语。

幸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因为王永民用了5年的时间,发明了“五笔字型”,从此汉字也可以在洋键盘上快捷输入。

西文的所有单词都由26个基本字母组成,所以用26个字母键就可以简单快捷地输入。“五笔字型”最初的创意,是将汉字字型的基本单位——字根笔画拆解开来,完成一个整字的输入。

这些字根品目繁多,最初有100对重码,而且要分上下档,做出来的依然是笨重的大键盘。减少字根,压缩键位成了最大的课题。

138键、90键、75键,直到1980年7月15日,62键的方案敲定,在武汉召开的汉字编码会议中引起轰动。

1982年6月2日,时任河南省副省长兼科委主任的罗干同志在办公室和王永民见了面,将科委的机动经费10万元全部批给了王永民做研究资金。

改革开放,科技先行,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使得王永民力求做到最完美。

这一年隆冬,王永民带着36键的优化方案,来到了保定,在华北终端厂上机实验。

当试验成功的一瞬间,王永明心里冒出个自己都吓了一跳的想法。

“否定它!36键方案占用数字键,输入数字时需要换挡,这不符合我的性格。我立刻就要做出26键方案,而且就在保定的旅馆里现做!”王永民提起26键的最初诞生,仍然有些激动。

顶风冒雪去印刷厂切卡片,在旅馆的地板上,抄编,校对,终于把数字键解放出来了,26键方案,就在异乡的风雪中,带有戏剧色彩地成功了。

26键,也就意味着,在输入西文的字母键盘上,同样可以打出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汉字。

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技术时代,获得了与西文平等交流的权力!

1983年1月,农历的腊月二十四,“五笔字型”第一次在ZD2000上实现了。

1983年8月29号,“五笔字型”通过河南科委组织的高级专家鉴定会。会上郑易里激动地发言:“从今天开始,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发明的巨大意义,一时还难以估计。”

1984年,五笔字型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演示,当汉字在电脑屏幕上以每分钟120个字的速度跳出的时候,在场官员目瞪口呆。

王永民回忆当时的情形:“一位官员下意识地把键盘翻过来看看,好像不相信那是普通的键盘,以为施了什么魔法。”

王永民和他的“五笔字型”声名远播,美国《华侨日报》以《举世称难,今迎刃而解》为题,将其称为“中国软件大突破”;光明日报、新华社则将“五笔字型”的意义与活字印刷术相提并论。

“五笔字型”为中国汉字颁发了进入信息时代的通行证。

当然,这些评价对于“五笔字型”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在我们刚刚对世界打开国门时,它就开启了中国文化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沟通互动的新纪元。

风靡全国

可以说,“五笔字型”在改革开放伊始,电脑进入中国的最初阶段,就冲破了国内普遍的“汉字输入必须用大键盘”的思想束缚,解决了中国文化与信息时代接轨的问题,这个意义,比输入法本身要深远得多。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五笔字型”开创了汉字输入的新纪元,古老的汉字文明在信息时代和网络世界,被赋予了与西文平等的话语权。

但是,有很多发明由于不能推广,都被人慢慢地遗忘,“五笔字型”的命运也会是如此么?

1984年,王永民带着一台PC来到北京,入住地下室开始宣传“五笔字型”。

“五笔字型”渐渐地为更多的单位和个人所熟知,上百个中央国家机关和10多个省市都使用他的技术。汉字输入技术的革命性创新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掌握,使用。

1989年,改革开放已经十年,这时已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拥有了自己的电脑,文字处理技术的推广正当其时。

正如前文所述,那个时代所谓的电脑培训,实际上就是“五笔字型”培训。

这一点,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曾参加过电脑培训的郑州人想必都有体会,当时凡是学过电脑的人,都能用“五笔字型”完成高速的文字处理。

“五笔字型”成功地在全国推广开来,完成了它最初的使命——在数字空间保留汉字,在信息时代传承文化。

为了让“五笔字型”尽快地造福于社会,王永民在人民大会堂宣布,王码电脑公司将最新成果“王码5.0版汉字操作系统软件”,不加密国内开放,也就是说,只要是中国人,使用这种系统软件,可以完全免费!

王永民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中说:“当时很多的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汉字。我们王码公司开发了一个能够处理汉字的这样一种软件。如果让我们的用户花很多钱来去买这个软件,会影响我们汉字的应用和发展。所以就决定这个软件向全社会公开。”

王永民开放软件使用权的举动,在国内外计算机界前无古人。在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公司的经济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王永民选择了前者。

在信息数据的包围中传承传统文明,捍卫汉字文化,这也是为了让“五笔字型”更好地履践它的使命。

小软件折射大时代

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转眼进入21世纪,人们的选择趋于多元化,包括小小的汉字输入法软件,如今也有很多让人眼花缭乱的选择。

微软拼音,智能ABC,清华紫光,包括现在每日都更新词库,深受年轻人追捧的搜狗拼音输入法,相比之下,需要一段时间的记忆和学习才能上手的“五笔字型”好像风光不再。

学电脑等于学“五笔字型”的时代仿佛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电脑功能强大,网上冲浪、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动画制作等等,也不再单纯的以文字处理为主。而更多的输入法选择,也让偶尔的文字处理变得简单容易。

难道“五笔字型”就此要淡出人们的视野么?

郑州电脑培训界的一位业内人士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不会。”问及原因,他说:“首先,拼音重码率太高,单从速度上,还是无法和‘五笔字型’相比;其次,说拼音打字速度高,是仅限于一些常用短语,日常用语来讲,但是如果是专业性很强的文字输入,比如文言文,或者一些科技论文的话,拼音的劣势是很明显的;最后,汉字和西文不同,西文的字形就是字音,而字形和字音是汉字相对独立,却又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无论是笔画输入还是拼音输入,都不可能完全取代另一方的位置,所以输入法的多元化是必然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喜爱的输入方式,没有必要去考虑谁将会去取代谁。”

汉字输入法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笔字型”的一枝独秀,到现在一片繁花似锦,其实折射出的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时代的进步。汉字面临失语危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使用汉字的人们,如今可以自由选择表达思想的输入方式,与世界沟通对话,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2008年1月8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王永民和他的王码五笔字型被授予200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此时,距他1978年起步研究“五笔字型”,已经整整过去30年。

虽然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输入法可以选择使用,但我们不应忘记,是河南人王永民的“五笔字型”,第一个为中国汉字打开了进入信息时代的大门。

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步,王永民也进行了一场汉字输入法的跨世纪革命。

这是一场可以称之为伟大的革命,虽然只是一组小小的键盘,却使得一种内蕴厚重的古老文字在当代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使得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和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便畅通无阻地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