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四川地震灾区学生今日全部复学复课
32件雕塑作品
增辉公共空间
农民模特“秀”T台
惠济区领跑城中村改造
华国锋同志遗体在京火化
科普活动将更贴近大众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精兵强将上阵 用活政策多赢
惠济区领跑城中村改造

本报讯(记者 张立 实习生 郑娜娜)城中村改造土地“首拍”来自惠济区;城中村改造土地公开出让,前四个村中有三个来自惠济区;南阳寨改造项目19天内五证办齐;小杜庄村拆迁无一群众上访……经济实力较弱的惠济区,凭什么能在城中村改造中走在前列呢?

城中村改造涉及多方利益,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全国范围内尚无成功经验借鉴。2007年6月,市政府出台了规范城中村改造的103号文件,此文件能否将我市的城中村改造引向成功,受到各方关注。

“我们要当103号文件的探索者。”惠济区迎难而上,“调精兵强将,倾全区之力”投入此项工作,15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20个驻村工作组,50多名科级干部分组包村。当年9月,城中村改造“第一拍”——惠济区小杜庄村土地成功拍卖,标志着我市城中村改造跨出历史性一步。

“为成功筹备这个全市第一拍,当时大家吃住在村,连续奋战9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工作时间研究城中村,休息时间讨论城中村,就连短短的吃饭时间议论的也是城中村,最后终于不负众望。”回想当初为勇于探索而倾注的心血,该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城中村改造要兼顾群众、企业和政府三方利益,如何有效化解各方矛盾,做到既能严格执行政策,又能依法保障群众利益呢?“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宗旨,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惠济区一负责人回答。操作中,他们耐心解释,让群众看到城中村改造的眼前和长远利益,使村民支持、拥护城中村改造,同时,用活政策,在103号文件框架内处理好企业和政府的利益。

就是因为这种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对各方利益的兼顾,成就了惠济区此项工作率先推进。目前,惠济区1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

近日,一套凝聚着惠济区广大干部群众心血的《城中村改造政策汇编与工作实务》编印完毕,为市内各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市领导在评价惠济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时表示,惠济区在没有成功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靠一班子人认真研究政策,克难攻坚,积极摸索,为全市闯出了一条依法、规范、健康、有序的新路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