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天下女人
冯玉祥在郑州
太子参的传说
趣说四大名著人物丛书
太平保险公司在郑州
拿撒勒风情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拿撒勒风情

——以色列记行

叶延滨

我们开始了以色列之行。

已是北京的暮春时节,我被指定为中国诗人代表团的团长,出席在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举行的尼桑国际诗歌节,同行的还有老诗人赵恺、湖北诗人田禾。以色列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中东最神奇的国家,永远在电视上充当国际新闻主角的“巴以冲突”,等等。都让此行充满了期待和冒险。

访以的第一课是在首都国际机场。事先就通知了,要提前三小时到机场,因为以色列的登机安全检查十分严格。到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值机柜台前,发现多了一道隔离栏,在通往值机柜台的入口,以色列的服务小姐先行对乘客进行询问:“你去以色列做什么?”“是谁邀请您?”“您是北京市民吗?”“您的行李是谁整理的?”“您的行李离开过您的视线吗?”“从您的家到机场,您在什么地方停留过?”这一系列问题,我都顺利回答了,也就是说,我亲自收拾行李并从家直接到了机场,于是我很快被允许办理登机手续。老诗人赵恺也很快得到允许。田禾遇到了麻烦,他从武汉到北京,又在北京的宾馆住过,于是被盘问了40多分钟,托运的行李也开箱查验。好不容易办完手续进入机场,登机广播响了,来到登机口,又再次查验护照和有关文件,飞机货舱传来消息,对田禾的行李再次提出疑问,于是田禾又随以色列空乘到了停机坪上,再次开箱让飞机上的安检人员进行检查。有了机场的这种过筛子的安检经验,到了以色列之后,我们也就对满大街的军警,对进入商厦和公共场所都要检查,不再感到“不习惯”了。

深夜10点,以航LY096航班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经过12个小时的飞行,在以色列时间凌晨4点到达特拉维夫国际机场。我们没有在特拉维夫停留,一位阿拉伯小伙子在机场出口举着纸牌迎接我们,他是诗会主席派来接我们的司机。小伙子是出租司机,从特拉维夫到拿撒勒也就是从以色列中部最大的沿海都市到北部的一座小城。汽车在夜色中向北疾驰,安静的平原散发着成熟的麦草的香味,都市的灯火渐行渐弱,变成鱼肚色的晨曦,那晨光在越来越浓的田野的芬芳中灿烂起来,让北部平原的薄雾掀开头巾,展现出缀满花朵的原野。不到两个小时,我们到了著名的山城拿撒勒。说这个小城著名,是因为它写在《新约全书路加福音》上,在拿撒勒城大天使加百利告诉圣母玛利亚:“你已经怀有身孕而且将生一个男孩,你要给他取名为耶稣。”也是在这座城市里,童年和青年时期的耶稣与双亲共同生活了30年。千百年来,这是全世界基督徒朝圣的地方。最早的基督徒就被称为“拿撒勒人”。今天,这座布满教堂的小镇,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各占一半。我们下榻的饭店名字叫“圣加百利”,饭店位于拿撒勒的山顶,不算大的宾馆和同名的教堂共同处于一个古堡式的建筑中,充满了宗教气息,也弥漫着乡间风味。

拿撒勒处于北部平原尽头的山区,再往北,就是耶稣传教的加利利湖和现代战略要地戈兰高地。这座美丽的小山城神秘而宁静,处在中东冲突的要地却远离尘世的喧哗,在以色列这个犹太人掌权的国家里,穆斯林清真教堂诵经的声音飘过基督教堂圆形的穹顶,更显出奇妙的风韵。在犹太人的国家里,拿着以色列护照的阿拉伯人和基督徒都算“少数民族”,现在生活在以色列并且有以籍公民权的阿拉伯人约有120万人,占以色列人口的1/5,他们和生活在加沙、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不同,那些人叫巴勒斯坦人,持有的是约旦护照,他们称以色列为“被占领土”。拥有以籍身份的阿拉伯人比起巴勒斯坦人生活得较富裕,有公民权,但处在阿以冲突的夹缝中,他们处境十分微妙,比方说,他们不能当兵,他们的汽车车牌的颜色与犹太人不一样……正因为如此,这些以籍阿拉伯人更希望阿以和睦相处,更希望中东问题和平解决。此次邀请我们参加诗会的那意姆教授就是一位以籍阿拉伯人。拿撒勒这座小城的风貌,处处透出一种和谐共存的象征。春天的拿撒勒,山峦青葱,蓝天白云,花红草绿,特别是清晨的宁静和傍晚灯火映着晚霞,格外令人沉醉。

尼桑国际诗歌节开幕式在傍晚举行。会场在拿撒勒近郊的玛格罕,玛格罕是座不大的村镇,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杂居区。玛格罕村里有一所学校,学校旁建有文化中心。我们的国际诗会就在文化中心的会议厅举行开幕式。大概能容300人的会场,坐满了宾客,会标是用阿拉伯文、希伯来文和英文三种文字书写,到会的有以色列国内的犹太诗人、阿拉伯诗人,还有巴勒斯坦诗人。诗会叫做国际诗会,到会的外国诗人大约30人左右,有以色列周边的埃及诗人、约旦诗人、叙利亚诗人,还有欧洲来的法国、德国、捷克、西班牙等国的诗人,能叫代表团的大概就是中国了。因此,我代表与会的外国诗人坐在主席台上,在主席台上就座的有以色列的文化部长,诗会主席那意姆和当地的官员。诗歌真是神奇,在诗歌的旗帜下,天天在电视上对立冲突的国家与民族坐到了一起。在这个以色列的北部山村的文化中心会议厅里,诗人们坐在一起,像一家人,让人感动,因为这是在以色列!我在开幕式上受邀发言,我说出了我内心的感动: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热爱诗歌的朋友们:

从遥远的北京,我和我的中国诗人朋友有幸参加这次诗歌盛会,我难以表达我心中的喜悦。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朋友,我想说,我们是为爱而来,为友谊而来,为和平而来,诗歌是我们共同的血液,让我们的心互相呼唤,这呼唤犹如春天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温暖。

人类进入了21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身处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我们第一次这么清晰地感受到这个世界变小了,距离和时间缩短了,‘地球村’这个诗意的名称,让我们分享着科技带给我们的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带给人类新的困惑与烦恼: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传承、不同意识形态,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互相接近、互相张望,人类在21世纪好像是‘互相亲近又互相刺痛的刺猬’,开始学习互相宽容地共处在这个小小的地球村里。与此同时,高度的商业文明与都市文明,让同住在一幢楼房、同乘一架电梯,甚至门对着门的邻居,有时如同地球与火星一样的遥远。

于是,内心的召唤,让我和你捧起了诗歌,诗歌是我们头上的繁星,是父母留给我们的一条山泉,是叩开那些紧闭心房的风铃。真的,中国最聪明的先哲们是用诗句哺育着他们的子孙,‘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啊,飞越大洋,来到这里,最能表达我此刻心境的涌上我心头的竟然是一千多年前,我的祖先们留给我的诗句。我坚信,战争与政客们的角斗,撕裂了人类的亲情,而诗歌绵长而深沉的呼唤会找回迷失的良知,会为荆棘丛中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鲜花般的桥梁!

是诗歌把我们聚集在这里,诗歌给了我们光荣也给予了我们勇气,让我们用诗歌对世界说:我爱这个世界,爱就是善良,就是热情,就是和平和友谊的开始——热爱诗歌吧,诗歌是让爱变成绿叶和鲜花的太阳!”

是啊,我是因为诗歌来到了以色列,诗歌是我的名片,也是我在这片土地上的通行证。在诗歌的引领下,我在以色列度过了难忘的十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