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山林的呼唤
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力和报业竞争力
盛装迎残奥
加强城乡规划 协调城乡布局
市政府问计专家把脉金融产业发展
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山林的呼唤
——郑州市林权制度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 刘俊礼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有人认为,这一改革是等同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的我国农村的重大变革,它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市林改目前进展如何?广大林农有何意见并得到了哪些实惠? 记者走访了林改的推进者、林改的实施者、林改的受益者。

“三林”问题困扰多

林业肩负着生态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环境质量,更关系到林区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多次表示忧虑。我国农业用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而林业用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解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问题。制约因素在哪里?林业体制性障碍是关键。出路在哪里?林权制度改革蕴藏着林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市现有林地面积340万亩,集体林地97.83万亩,森林蓄积量1440立方米,农村人均林地面积0.6亩……这是郑州人引以为自豪的一系列林业关键数据。 但是,“长期以来,‘两权合一、统一经营’的集体林管理制度,加上20世纪80年代‘林业三定’时还有很多林地并没有‘定’好,林情复杂,为林改工作带来了重重压力。”市政府集体林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林业局局长史广敏深有感触。因此,我市必须深化改革,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

确权到户盘活林地

林权制度改革是指在保持农村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要求,分解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内每个农民,并通过相应政策的调整和配套措施的落实,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保障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促进森林增长、生态改善、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和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近年来,党和国家及省有关林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相继出台,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将其作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大事摆上议事日程。今年1月25日,我市召开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上,印发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改革范围和总体目标、主要形式、工作步骤及保障措施。同时成立了以副市长王林贺为组长,改革、林业等17家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王林贺在会上作重要指示,并与各县(市)、区签订了2008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县(市)、区今年年底以前,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改革任务。

2007年1月,市委、市政府把新密作为全市唯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可借鉴性成果。

今年4月1日~3日,市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新密举办全市林改工作培训班,一场“还山、还权、还利于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浪潮迅速展开。

历尽千辛万苦 只为群众满意

按照林改工作步骤,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结合去年试点经验,借鉴外地成功做法,编印了《郑州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手册》5000本。该手册收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省、市林改文件、政策问答,下发到各县(市)、区,供各地在实际操作中参考使用。各县(市)林业局抽出的林改工作人员,一村一户地开会宣传发动、抓好培训,一家一户地调查摸底,掌握林情和民情,组织干部群众上山进地入林,实地勘查林地界线,明确林权,化解矛盾纠纷,明晰改革方式……

在改革和实施过程中,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切实提高全社会特别是林区干部、群众对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各地林改办及时整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材料汇编》和《村民自治法》等9个法律法规发到工作队员手中,各工作组将致农民朋友的公开信发放到各乡村组和农户;创办了林改动态简报、林改网站,开办了聚焦林改、林改访谈录电视新闻节目,通过多种形式广泛的宣传发动,宣传面达100%,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进村入户、家喻户晓,有效调动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形成了广大群众关心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的局面。

提前四年“三还”于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巩义、中牟、新密、登封、荥阳和新郑6个县(市)的74个乡镇,474个行政村,15.92万户,60.85万人。

改到深处是产权。市林业局副局长贾体铭说:“林业破解困局之道,就在于产权突围,‘还山于民’,让林农真正成为山的主人,这是改革的根本所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始以来,各地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均山到户,统一造林、分户管理,分户造林、统一经营,联户承包,联营造林,大户承包,竞价承包等八种方式,明晰了集体林、“两山”等林地权属,70%以上的集体林收益分给了农户,林农拿到了股权证或林权证,还山、还权、还利于民,广大群众一直以来想林爱林忧林的情结得以圆梦。

林改启动后,各地政府配套出台了农户造林优惠政策,向农户免费提供树苗、防火工具等;对相对贫瘠的山实行“零承包”;对农户自主造林的,免费提供苗木,群众相继掀起了自发造林的热潮。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将山林还给了农民,千年山林有了真正的主人,主人的地位日益凸现。郑州现代林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大林农靠林致富奔小康的春天正在到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