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玉娟 实习生 赵晓培 文/图
在中原区绿东村街道桐柏社区226号院,有这么一个怪老头儿,生活中节俭得出奇,可碰到生活困难需要帮助的人,他却总是慷慨解囊,一掷千金。他,就是已83岁高龄的杨顺祺老人。
沙发是捡来的
杨顺祺大伯的家在一楼,房间内光线较暗,却没有开灯。杨大伯说:“大白天开灯浪费。”走进客厅,记者发现,家中陈设极简单,靠床一个旧式衣柜。杨大伯说,这个衣柜跟他20多年了,原来有两面试衣镜,不小心把其中一面打烂了,他就临摹了一张朱子治家格言,粘在一块玻璃上安装了上去。满墙张贴的也是他的书法作品,有养生歌、古诗词等。
正如邻居们所说,杨大伯家中确实没什么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只有一对皮沙发看上去还挺新,可老人却笑着说:“这是邻居扔掉后我背回来的。你瞅,我用几个钉子把沙发腿一钉,它还不是和新的一样?”
一枚顶针用了60年
聊到节俭,老人说自己就是爱惜物件,说着他随身掏出一个钥匙链,链上有一枚铜质的顶针,“这个我用了60多年。”老人又摸着身上的裤子说:“这还是20多年前单位发的,料子不错,我一直穿着。”
杨顺祺大伯的退休金每月近3000元,6个儿女都很孝顺且经济条件不错,老伴前不久刚刚去世,老杨说,老伴生前和他一样节俭,老两口退休金加起来5000多,可老伴一辈子都不舍得花钱添几件新衣服。
资助他人一掷千金
“大叔人可好了,俺是他家第一个保姆,他现在这个保姆因为临时有事回家了,俺是临时过来帮忙的!”在杨大伯家厨房,保姆张大姐介绍说,两年前她曾在杨大伯家做保姆,后来因为儿子患先天性心脏病才辞职回家了。临走时,杨大伯给了她4000元,其中1000元是工资,另外3000元,则是给他们家的爱心资助。张大姐感动地说:“俺孩现在手术后彻底好了,全托大叔的福!”
社区主任刘香凤告诉记者,老杨目前这个保姆小马,这次回家为丈夫看病,也接受了杨大爷捐送的3000元钱。平时社区有什么募捐活动,杨大伯总是早早出现在现场,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时,老杨把当时身上的300多元钱全部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