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天下女人
冯玉祥在郑州
《80后新富豪》
德国人的“标准化”生活
图片新闻
中秋节前话“月谜”
郑州与农业有关的街和路
母亲的手艺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中秋节前话“月谜”

苏 鸯

以月为谜面的谜语,不少采取诗词的句式出现,且又以引用人们熟识的唐诗宋词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以苏轼所咏“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等皆属此类。

许多“月谜”的风格,平易通俗。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崩”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等。也有些“月谜”则显然透露着一股雍容雅致的书卷之气。像“莫使金樽空对月”,以“掉尾格”打京剧剧目《夜光杯》;“石头城上月如钩”,打《聊斋志异》篇目《金陵乙》;“天涯月正圆,明月照我还”,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还有清代留下的一则旧谜“辞家见月两回还”,打《四书》一句“望望然去之”……

有的“月谜”经年传猜,世人兴趣犹浓。而更多的产生于新时期的作品,又让人在猜玩之余感受出时代风采。譬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学名词二“冷光”、“波动”;“二十五弦弹夜月”,打一现代文艺形式:“音乐晚会”;“云破月来花弄影”,打矿业专用语“露天开采”;“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等。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谜”同一个谜面,却可以有数个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譬如:“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仰光”、“巴尔干”,复又打成语“唯我独尊”;再打集邮名词“上品”等,可谓“一谜数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现代“月谜”中,有不少出自台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巧构。譬如:台湾的“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泰国华侨的“明月几时有”,打《诗经》一句:“三五在东”……咀嚼玩味这一个个“月谜”,你能说那其中没寄托海外赤子热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深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