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我市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秀美惠济阔步迈向生态文明

本报记者 张 立 实习生 郑娜娜 通讯员 雷秀霞 连敬春

前不久,惠济区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成为我市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近年来,惠济区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时下,这座景色秀美的“郑州后花园”正涌动着发展热潮。

生态惠济朝气蓬勃

惠济区地处省会北部,北滨黄河、西依邙山,辖区总面积232.8平方公里,总人口20.1万,其中城镇人口9.7万。下辖两镇、六个办事处和河南惠济经济开发区、郑州农业高新产业技术示范区两个开发区。

近年来,惠济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生态经济强区为奋斗目标,按照“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生态建设。2006年3月,郑州农业高新区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命名为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2008年5月3日被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命名为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慕名前来洽谈合作、选址落户,生态效益逐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三全食品、思念食品、格力电器、正大集团、思达物流、清华紫光、香港慧图科技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惠济这片热土。初步统计,2008年已开工项目预计投资166亿元,已签合同供地待建项目预计投资200亿元以上。今年1至7月份,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居郑州市前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已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州市信访稳定红旗单位,并荣获“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区”称号。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

树林遍布的绿色城区

2003年以来,惠济区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3亿多元,构筑林地1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形成了“三园”、“四带”、“五绿”的生态美景。

2004年冬,惠济区聘请省林业设计院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邙山造林绿化进行专题规划,根据邙山地形地势,划分出生态公益林区、景观林区、森林区、防护林区四个工程区,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邙山10068亩宜林土地的造林绿化已全部完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景观效果已显现。

惠济区拥有近10万亩的黄河滩地,区委、区政府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初步形成了万亩芦笋、万亩牧草、万亩苗圃、万亩湖面和万亩花卉苗木组成的黄河生态园区,有效改善了郑州市的生态环境。

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了占地500余亩的生态景区,栽植各类树木40余种共计3700余棵,已成为省级旅游景点。

“四大林带”构筑郑州绿色屏障。黄河、索须河、贾鲁河横贯全区,依托这三条河流,历时3年,营造出四条防护林带,成为郑州北部最大的防护林体系,极大改善了郑州市的整体生态环境。一是黄河防护林带。沿黄河大堤南高标准完成了长27公里、宽500米的黄河防护林带建设,造林面积15000亩,植树167万株,营造出一道优化市区环境的绿色长廊。二是黄河防浪林带。在黄河大堤北侧规划组织实施了长13.4公里、宽500米的黄河防浪林带建设,造林面积9000亩,植树100余万株。与大堤以南的防护林带连成一体,形成一条1000米宽的沿黄森林带。三是索须河林带。2005年底,采取河道治理与林带建设同步进行的方法,沿河堤外侧植树50米宽,堤内植树20~30米宽,河堤内外形成20公里长、80米宽的第三条防护林带。四是贾鲁河林带。2006年,在贾鲁河两侧大堤内外栽植宽100米左右的防护林,造林面积2500亩,形成了横贯全区的第四条防护林带。

打造新型高效的生态农业

惠济区坚持把发展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依托自然优势,致力建设集食品生产加工、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绿色农业基地。区内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蓬勃发展,节水灌溉、生态防治、太阳能、沼气工程等农业生态环保措施得以推广应用。区内农产品获有机食品认证4个,绿色食品认证10个,无公害食品认证20多个。

惠济区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实施了黄河滩区天然草原恢复保护项目,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郑州奶牛胚胎工程中心,投资100多万元建成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

惠济区全力扶持农业龙头,打造了各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1家(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省级5个(郑州丰乐农庄有限公司等),市级13家,产业涉及食品加工、生态农业、水产、蔬菜、饲料等多个领域。以此为基础,惠济区规划建立了六大产业基地:东部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中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西部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北部高效观光农业基地,以及以黄河大堤为轴线的绿色奶业示范带。惠济区现代农业发展走上了新型高效生态农业之路。

环保优质的生态工业集群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通过优化工业布局,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促进了工业经济水平和效益的大幅度提升,为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严把关口,坚决落实好项目引进入驻的评审机制。按照“环境监管关口要前移,招商引资要过滤”的环境保护前置原则,拒绝引进占地多、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2004年以来,共审批新建项目近400家,环评执行率和“三同时”率达到100%。

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分类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加快印刷、印染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设施,实现企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将污染治理同新型清洁生产工艺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相结合,相继在三全食品、现代化工、四季同达、亚能电厂、邙山中石化等5家食品、化工、电力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无污染,循环利用节能源”的新模式,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速冻食品、饲料、装备制造业、印刷业为主的支柱产业,拥有“三全”、“海韦力”等多个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

不断加大执法力度,对建成区内燃煤锅炉及燃煤大灶进行彻底取缔,对建成区以外区域未实行达标排放的锅炉,责令改用清洁燃料或更换环保型锅炉,累计拆除小锅炉33台,拆除建成区2吨以上燃煤锅炉4台,建成无燃煤区0.93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加强对工业废水治理的监管。坚持每月对污染处理设施二次现场督查制度,确保设施正常运行率和污水处理达标率100%,对古荥印染、三全食品、中州五金等企业在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治理,先后投资480万元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确保废水达标排放,并与市环保局监控中心联网。

特色明显的生态旅游产业

惠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璀璨,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近年来,依靠郑州市300余万市民,惠济区旅游产业蓬勃兴起,旅游收入年均增长40%。

该区通过建设旅游宣传网站,制作“一图一册一片”等宣传品,开展“惠济旅游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酒店”等一系列活动,对辖区内各旅游区(点)、农家乐、渔家乐进行广泛宣传。目前,“休闲度假哪里去,郑州近郊游惠济”的宣传口号,在市民中广为传颂,惠济近郊游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借助城市近郊游以及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明确了以打造生态休闲中心为发展思路,已建成了各类农家乐、渔家乐项目100余家。丰乐农庄、黄河富景生态游乐世界等生态旅游项目、毛泽东登邙山视察黄河处、1938年黄河扒口处、西山古城遗址等历史遗存,思念果岭山水、四季同达生态园等新建项目,极大丰富了沿黄旅游产业的内涵,形成了众多的亮点和精品。 “古汉文化看惠济、黄河风情游惠济、休闲度假到惠济”的对外形象和品牌已经初步形成。

绿亮净美的人居环境

按照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区的发展定位,近年来,惠济区紧紧抓住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机遇,针对可能出现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交通污染等问题,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居环境建设之路。

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完成了“郑州市北部组团(惠济区)战略发展研究”概念性总体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2004年5月,顺利完成了区名的变更、行政区划的调整和行政中心的搬迁,实现了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变。二是加快道路建设,累计投资1.09亿元,改建农村公路110多公里,通车里程比2002年增长了近50%;修建市政道路16.7公里,形成了“六纵六横”交通网络。三是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对建成区内的17个村庄,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依法有序地进行城中村改造。四是强力推进“四城联创”,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了游园公园、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区、卫生城区考核验收,完成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区的创建任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