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胡子变了
有一种智慧叫“钝感”
第三声问候
你是怎样的你
最显亲情的加班费
好人累
抛饵的学问
会说话的遗产
追出正果
在欧洲逃票之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借船出海合伙发财

我认识一个企业家,他刚参加工作时,曾随经理参加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充当翻译。那天,韩国客户拿来一个塑料阀口样袋,问他们能不能生产。这种阀口袋上面有一个进料口,灌装原料后能自动封合。当时,这种袋子在国际市场正开始流行,国内只有少数几个厂家能生产,卖价极高。

但是,他们公司生产的是传统式样的塑料袋,于是,经理抱歉地说不能供应。他翻译过去却说:“有,能生产。”他让客户第二天下午来看样品。客户走后,经理忧心忡忡地说:“我们不生产这个,你拿什么给客户看?”他自信地一笑,说:“经理放心好了。”原来,在布展时,他就对整个厅内的企业作了一番调查,他知道有一个同等企业能生产这种阀口袋,只是这家企业展台位置很偏,一般人不会注意。

韩国客户刚走,他立即和那家同行谈合作,签下那笔80万美元的订单。通过借“产品”,他盘活了两家企业。随后,他以“代理”身份跟单,和管生产的厂长深入车间,摸清那套德国进口设备的整个工艺。他力劝厂长,以现有的流动资金,再加上银行贷款,购买新设备。3年后,按销售提成,他从工厂拿到25万元奖金。后来,沿海的工厂也能生产这种设备,价钱更优惠。他选择辞职,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集资,并找了一位台湾地区客商,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对方在国际市场的销售网络,利用国产设备成本低的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销售额一举达到500万美元。通过“借”资本,他实现由业务员到办企业的跨越。再后来,他与高校合作,向大学教授“借”技术,开发出几十项专有技术,牢牢地占据着市场的制高点。

说起成功,他的心得是:人不是万能的,善于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能让彼此都得到实惠。

摘自《牡丹晚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