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聚焦北京2008年残奥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今天的感动写给未来
四个开闭幕式创造全新“艺术语言”
少林小子腾飞奥运“焦点时刻”
中国残奥军团双列第一
铭记这一程
温暖这一生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把今天的感动写给未来
——北京2008年残奥会闭幕式侧记
闭幕式上残奥圣火熄灭后的焰火表演。 新华社记者 张燕辉 摄
闭幕式上,当一位聋人小姑娘通过手语发出“指令”后,北京残奥会圣火缓缓熄灭。同时,“新版”《千手观音》亮相鸟巢。 新华社记者 王 雷 摄
闭幕式大屏幕上打出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谢谢中国”的致辞内容。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来自河南安阳的陈国瑞今天早早来到鸟巢,让他意外的是,打开观众包,里面有一张明信片。身边的邮筒与场内的提示告诉他:请你写下此时最想说的话,寄给最想寄的人。

今晚来鸟巢的所有人,观众、运动员、演员,都和55岁的陈国瑞一样“遭遇”了这个特殊的惊喜。

12天来,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位残奥选手相聚在这里,与全球6亿多残疾人以及全世界一起融入那独特的力量之源,在残奥会圣火下尽情展现生命的力量与光彩,以温暖的和谐之美共谱“超越、融合、共享”的北京乐章。

激情,荣耀,喜悦,让每一个残奥赛场璀璨夺目;关爱,尊重,分享,让每一个关注残奥的人心头满溢温暖与感动。

秋风微拂,夜色荡漾。鸟巢里,漫天的红叶摇落。此时此刻,斯情斯景,9万余人汇聚一堂,面对将从这里寄出的明信片,不能不浮想联翩。

每个人都在思索激荡心底的那句话,每个人都在想念将分享这句话的那个人……

巴拿马田径运动员赛义德·戈麦斯和南非游泳名将纳塔莉·杜托伊特站在今晚的领奖台上,“顽强拼搏奖”纯金金牌与他们的笑容相映生辉。灯光聚焦在他们身上,掌声再次为他们响起。这掌声是充满敬意的喝彩,更源自心灵的触动。

每一位来到北京的残奥选手,几乎都有和他们一样的精神,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经历。面对身体的残缺,他们选择“战胜和超越”。

扮作卡通娃娃的盲人孩子来到鸟巢草坪中央,他们仿佛来到宇宙天穹,仿佛能看到满天星斗。孩子们欣喜地摘下一颗颗星星,播洒在大地上,而这便成为他们永远的光明。

“同属一个世界,共求一个梦想”,残奥会播下的种子,像这星光一样闪烁在无数人的心中。

借着星光,观众席上的陈国瑞在自己的明信片上写下最简单的两个字:“感动”。他将这封信寄给家乡的挚友:“我想,在家乡和我一样关心残奥会的朋友,一定和我有同样的共鸣。”

绿色的草地上,一群快乐的少年将自己的草帽扔向半空,金色的草帽带着一道道光芒,在空中飞舞,在大地飞旋,带来一派欢乐景象。

身着五色衣装、挥舞手中小旗的运动员们,在歌舞中欢庆属于自己的节日。他们脸上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笑容,拨动了全场观众的心弦,激起如潮的欢呼和掌声,快乐残奥的喜悦充溢全场。

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前,有些并不熟悉残奥会的人曾感到担心:残疾人在赛场上摸爬滚打,将给人什么感觉?

而赛场内外,一幕幕精彩画面,一个个动人瞬间,一张张挂着汗水、泪珠的笑脸,将快乐定格在无数观众心中,让人们“看懂”了残奥。

金色的秋天,金色的北京,付出巨大的努力与艰辛后,收获的愉悦与温馨,充实着每个人的心房。

巨大的鸟巢里,清脆的竹笛声,穿过晨雾缭绕的田野。盲人演员在太阳的中心吹响收获的音乐。仿佛太阳也被这旋律融化,催开满眼绚烂的花朵。

北京残奥会像这田野一样丰美而灿烂。

“它走近你们,你们拥抱它,将之珍藏于心。”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对残奥精神的不断弘扬深有感触:“它一旦占据你的心灵,你将难以割舍。它将伴随你的一生!”

确实如他所说,无数人将自己的奥运和残奥经历视为最宝贵的精神果实。

北京铁路局的工作人员王有生,因为奥运服务中的出色表现受到表彰。他感到,亲历两个奥运,是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今晚,在残奥会闭幕式现场,他在明信片上向远方的女儿袒露自己的激动之情:“替爸爸骄傲,为爸爸祝福吧;我也为我的女儿祝福,骄傲!”

无数张彩色的明信片,满载着人们的感动和快乐,祝福和骄傲,寄往家乡,寄往明天,寄往未来。

“圣火呀,你看见了吗?你在我心中燃烧;圣火呀,你听见了吗?我在为你歌唱。”10岁的聋人小姑娘以手语和圣火对话。仿佛与她心有灵犀,圣火在她的手语中缓缓熄灭。

然而,金黄色的光芒却依然温柔地萦绕在她的全身,映照着她的衣衫,她的笑靥,她面前铺满鲜花的舞台。

这一刻,一轮明月缓缓升起,万千烟花竞相绽放。 新华社北京9月17日专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