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日尔曼德普莱这个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的“小村庄”里,总有出人意料的事发生。
2008年元旦刚过的一天下午,当我照例去位于“桅楼”书店、“双偶”和“花神”咖啡馆对面的报亭买《世界报》的时候,迎面看到一张高高挂起的《巴黎人报》,我才恍然大悟:流浪汉让·马克要竞选市长了!
54岁的让·马克·莱斯杜,长着一头蓬松得像圣诞老人的花白头发和大胡子,风雨无阻,27年如一日在“桅楼”报亭乞讨。很多年,他夜里睡在奥赛博物馆的拱廊下,白天在圣日尔曼德普莱的报亭前“上班”。
2003年巴黎的民间组织把著名的巴黎行政学院大楼改造成“无家可归者之家”,2007年3月,共有35名成人和20名儿童的28户流浪者家庭,搬到了这里。让·马克是幸运者之一。
有了“家”之后的让·马克,萌发了“参政”的意愿。新年之前,让·马克在“帐篷村”结识的“穷小子”协会主席雅克·戴罗打电话告诉他,准备在2008年3月巴黎市议会选举时,在各区推出“贫困受害者”阶层的代表,参与竞选。让·马克二话不说,立即表示要在6区领头参选,与现任右派区长竞争下一届区长。
在6区,让·马克拥有其他竞选者所没有的优势:知名度!他27年寸步不移地“扼守”的这个报亭,位于圣日尔曼德普莱街区中心的中心,可以说是全法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文化要地和全球各路明星要人行踪的最佳观察点。与报亭正对的“桅楼”,是巴黎唯一一家半夜12点还能买到《存在与虚无》的书店;而与“桅楼”遥遥相对的“里普咖啡餐厅”,是一个“只要进去坐一会儿,花一杯啤酒钱,就可以把法国议会两院、总理府和政府各部当天的议事内容打听得一清二楚”的地方。
让·马克人缘好,有修养。他是很少见的用法文条件式倒装句向行人乞讨“两至三个欧元”的人,而且不管人家是否听到或理会,后面总是紧接一句“谢谢,祝您白天好”。
让·马克是我每年送第一份圣诞礼物的人。蛰居巴黎以来,我养成了一个20年不改的习惯,每到圣诞节,总要给我家附近的一位流浪汉送一份小礼物;原来住5区时,是给一位站在邮局门口为人拉门的东欧籍流浪汉,每次一两百法郎;搬到圣日尔曼德普莱之后,就是给让·马克了。每次去朋友家度平安夜之前,总要先把一个装上30或40欧元的信封递给让·马克,并祝他节日快乐。他也总是用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眼神里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感动。
圣日尔曼德普莱原先是一个思想和精神至上的地方,人们对周遭的人和事,哪怕是与己无关的穷人流浪汉,都抱着一种深深的同情与团结之心,乐于给他们一种自然而温馨的人道关照;随着一代文化巨人的消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渗入,昔日圣日尔曼德普莱的那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正面临严重的冲击,金钱至上的风气也在抬头蔓延,这些,恰恰是促使让·马克站出来参选的原因。
我已决定:我会在圣日尔曼德普莱街区杜拉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老家对面的小学设立的投票站里,投流浪汉让·马克一票!注:巴黎一个区长相当于其他市镇的市长
摘自《现代青年·细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