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露天电影
挂职
《面包树上的女人》
悬 赏
“何必”与“何况”
汴河上名镇店李口
冯玉祥
山野(油画) 风 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汴河上名镇店李口

王喜英

中牟县城东25里处,有一名村,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店李口村。旧时北关原归开封县,寨里归中牟。1950年全村划归中牟县。明清时期该村有过辉煌的历史。

据记载,宋代至明末清初,是店李口鼎盛时期,是汴河通周口等地航运必经的水陆码头。村西、北、东三面环河水,寨内有东西南北四条宽广大街。北门外建有一座长达数丈的大石桥与庄内相通。东门外有大木桥一座与东关相连。客商在此处存放的货物堆积如山。东街有王、申两家大当铺。北街路南有山陕会馆和数顷大花园,常年各地富商聚居在此。西街路北有闻名的朱家货栈,近百家富商在此地经商。河上樯橹如林,岸上车水马龙,昼夜不息,经营繁荣,为郑汴之间重要的水旱码头。

明初店李口商业最繁荣时,常驻商户数百家,至清代中前期,却连遭水患,历经康、乾河决。尤其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黄河水暴涨,到处漫堤,决口于九堡。黄水直奔东南,携带大量泥沙,贾鲁河段被泥沙淤塞。村庄被淹,航运不通,百家富商被迫倒闭,从此一个繁荣的水旱码头变成了贫穷落后的村庄。全村千亩良田变成沙荒垅。村北大石桥埋没到地下,仍有埋没村庄的危险。

1951年中牟县第一区政府在邵岗村建房,发动群众到店李口扒大石桥上的砖头时,挖出来的桥栏杆上还有拴拉纤绳磨损的痕迹。正在挖砖之中,上部塌方,因砸伤人而停止。

昔日的店李口,为汴河上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埠,鼎盛时期,经济繁茂,客商云集,一时成为中原名镇。后因遭受黄河水患的巨大毁坏,已变为今天的村庄。当地村民忠厚实干,大力发展多种经济,科学种田,并起有农历一、四、七日集会,走向富裕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