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露天电影
挂职
《面包树上的女人》
悬 赏
“何必”与“何况”
汴河上名镇店李口
冯玉祥
山野(油画) 风 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冯玉祥

说起这对狮子,还有一个传说故事。陵园将要建成时,北门需要一对狮子,可怎么也找不到,再重新锻造又来不及。这时,有人说三官庙门外有一对闲置的狮子。冯玉祥便派人去买。老百姓听说冯玉祥要建烈士陵园,无论如何不肯收钱。冯玉祥听说此事,对手下人说,我们常讲爱人民,不拿人民的一针一线,不要钱不能要。后来,三官庙西南宋庄有个宋老五,在这一带很威风,冯玉祥托他出面,才将这一对狮子买下。可惜的是,现在碧沙岗北门的那对狮子,已经是第二代了,原先之物不知何年何月去了何处。

在郑洛大路北沿,有三面高大的影壁墙,对着三个大门,上写标语口号,如“国土至上,民族至上”、“意志集中,力量集中”等。围墙的东西两边,也各有三个相对应的门。围墙的南边,因湖北同乡会义地恰好位于中门的位置上,因而只有东、西两门,与北边的两个边门相对应。

陵园落成后,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陵园中央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冯玉祥题的“碧海丹心”四个大字。国民革命第二集团军的其他将领及军政界要员40多人送了挽词,并勒石纪念。

为了保证陵园安全,在陵园西南部另建房院,由遗族或残疾军人看守。

在看守人员中,有一叫葛心田的老人。他当班长时,冯玉祥就在他班里。因他年长几岁,冯玉祥常以“老大”相称。后来,冯玉祥逐步擢升,葛随从冯玉祥当过副官,所以人们都称呼他“葛副官”或“葛老大”。冯玉祥决定筹建碧沙岗时,葛便被抽去负责购买土地,后来又长期负责陵园的管理工作。当时,具体负责筹建的是一位姓刘的处长,在唱戏庆祝完工时,由于贪污事件,这位刘处长撇下妻子逃跑了。此后,冯玉祥便让“葛老大”负责看管陵园。在陵园西南角盖了十余间房,并修了一个小院。在小院里,“葛老大”栽了一棵德国槐树,这也是碧沙岗内栽的第一棵树。后来,蒋冯大战、中原大战频起,碧沙岗也变成了走马灯式的军营。再后来,河南省第一行政专员公署在这里办了一所农业试验学校。这样,葛家种的地被占用了,全家生活失去了来源。没有办法,他就写信告诉了冯玉祥。随后,冯玉祥在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给他挂了一个职位,并在碧沙岗挂了个“河南省政府秘书处驻郑州碧沙岗办事处”的牌子,还在农林试验学校安排了一个具体工作,按月发薪金,保证了葛家的生活来源。全家一直在此住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

陵园本来有第二期工程。再建计划之所以中途而废,与当时的局势有关。1928年末,冯玉祥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正酝酿着蒋冯大战,冯也顾不上这件事了。

不过,冯玉祥对碧沙岗陵园的建设和发展非常关心,许多小事情都交代得清清楚楚。陵园建成后,冯玉祥驻郑期间,每逢星期日,必亲自到陵园向烈士祠行礼,为烈士墓添坟。冯玉祥在讲演或纪念文章中,每每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赞扬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而在北伐战争中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他指出:“此辈英武健儿,虽暂埋于黄沙碧草,然日后之‘威名万里’、‘青史千秋’,自有其相当价值,真可谓死得其所!”他命令所属将领和部队凡是到郑州的,都必须到碧沙岗祭奠烈士,以激发革命情绪。冯玉祥还多次特意来陵园视察、留宿,并就如何管好、建好陵园作了许多具体安排。他交代陵园管理人员,要在空隙地段多种一些柿、桃、李树,少栽柏、柳树,树隙间还可多种粮食、萝卜等;要把洛阳西宫的葡萄移一半来;现有一口水井不够,要再添4口;陵园大门外道路两旁要栽两行杨柳树等。他还风趣地说:“退休时就住在这里看书、写字、看坟,死后也葬在这里,与这里的1000多名英烈朝夕相处,也好随时照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