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和谐亚洲 欢聚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亚洲大片热映广场
夫妻同台唱豫剧
优秀影片推介
8场演出邀您赏
瞧 这一老一幼看得多投入
新版《白蛇传》
铁杆“粉丝”多
喜爱艺术的青年参观正在举办的第十届亚艺节画展
《牡丹亭》倾情相约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牡丹亭》倾情相约郑州
——本报独家专访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亚艺节期间,从9月27日至9月29日,由白先勇策划改编、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担纲排演的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进行各三本的演出。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

改编不改经典

9月27日晚上,秋雨霏霏,路上行人稀少,灯光黯淡,让位于连霍高速路口附近的河南电视台8号演播厅在雨中看起来显得有些寂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就要在这里闪亮登场。

自2004年在台北首演以来,青春版《牡丹亭》足迹已经遍及中国,甚至远渡重洋至美国、法国、英国、希腊等地。整部剧讲述了太守千金杜丽娘游园思春,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往情深,惊梦后伤情致死,不惜入冥府、返人间终于与柳梦梅永结连理的爱情故事。因其唱词美、音乐美、唱腔美,富有青春时尚气息,融合了诸多现代元素,深受观众欢迎,所到之处都是“一票难求”。

走进剧场,记者看到蔡少华就坐在大厅一隅的沙发上,原来,在观众进场时在一旁暗自观察,已经成为他的习惯。蔡少华和记者聊起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改编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由原著的55折改成27折,亚艺节期间,《牡丹亭》演出三天,三天的演出内容是不同的,27折分了上中下三本,也就是看完三场才算完整地看完了这出戏。全剧着眼一个‘情’字:上本启蒙于‘梦中情’,中本转折为‘人鬼情’,下本归结到‘人间情’。55折改编到27折,这个改编不是对剧情‘改编’,而是在完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保留昆曲中的经典,裁减掉背景铺垫,用当代审美艺术的眼光、更符合当下观众欣赏习惯的方式来表达昆曲艺术。”

感谢郑州邀请

蔡少华说:“我们目前已经在国内外演出了162场,现场观众超过26万,内地跑了15个城市,郑州是第16个,有媒体报道说《牡丹亭》一票难求,一点也不为过。在川大演出,连续3天观众每场都达到7000人。我们一直积极参与重大文化活动,这次应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邀请,我们第一次来到郑州,第一次来到河南,感谢组委会对我们这个剧目的信任。”

蔡少华表示,青春版《牡丹亭》充分考虑到当代观众迥异于明清时代的审美观,剧组打破常规,起用多位20多岁的年轻演员,主演俞玖林和沈丰英均是白先勇精心挑选出来的“金童玉女”,也符合了年轻人青睐“帅哥靓女”的口味,但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昆曲的抽象写意。

“培养起用年轻演员的同时也是在培养我们的年轻观众,我们把《牡丹亭》的演出当成传承、传播昆曲的使命,承载着把昆曲这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美、最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当下年轻观众的责任。”

“这次演出,我们来了80名演职员,包括乐队、演员、舞美、合唱演员,光道具就装了两台大集装箱车。班底和在全国其他城市的都一样。我们对待所有的演出都全力以赴。”蔡少华说:“《牡丹亭》的档期今年已经排到了明年5月,但是,郑州我们肯定还会再来,我们也希望再来。”

图为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唐 强 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