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饮水思源念党恩
寻找“解放”
交通客流井喷
商家盆盈钵满
646万人游郑州
与艺术约会家门口
星伴神七飞
太空传影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饮水思源念党恩
——郑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纪实(下)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水来了!”9月14日,新密山区群众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水奔涌而出,村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汩汩清流,似甘露滋润民心;啧啧心声,如颂歌倾诉党恩。

如今,喝上安全水的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尝到了安全水工程的实惠。郑州推进联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破解饮用水不安全的农水模式也因此在全省推广。

怎样从根本上建立农村饮水工程的长效机制,确保工程管得好,群众长受益?我市从体制上、机制上大胆创新,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全市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上,形成了‘一盘棋’,扩大了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问题的覆盖面,使得全市安全水工程得以迅速实施。”市水利局副局长刘汉亭告诉记者。

科学制定供水方案

为做好规划,市水利局技术人员深入一线踏勘,科学合理论证,最终选出最符合饮水安全标准的、工程造价最低、干部群众最满意的建设方案。

我市把安全水工程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城郊型、平原农村型、山区分散型,并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建设100个示范村、1000个整治村和扶贫开发、压煤村搬迁全部纳入规划之中。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工程类型,确定具体标准。对于集中供水工程要求达到“五化”标准,即厂区及厂房规范化、入户工程标准化、管理机制企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操作控制自动化。

对于联村、单村供水工程要求达到“四有”,即有管理房、有管护组织和人员、有规章制度、有消毒设施。我市还把安全水与新农村建设、移民开发和压煤村搬迁相结合,安全水建成后又采取租赁、承包、拍卖等方法,实行市场化运作,充分体现了“产权明晰、市场运作、竞争承包、股份经营、协会监督、确保供水”的管理模式。

一村一井到集中联片

从2005年开始,一些县(市)一村一井工程,解决了不少村饮水难。但“一刀切”搞一村一井会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如何尽快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经过调研,四个“城郊管网延伸、乡(镇)集中供水、联村供水、单村供水” 供水新模式的思路渐成共识。

城郊管网延伸模式。郑州市水厂现有日供水能力107万吨,而实际日供水只有70万~80万吨,完全有能力解决城郊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鉴于此,去年以来,郑州市城郊少打井28眼,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3.2万人,节省投资近900万元。

“新郑市辛店镇人和村有2000多人,而附近的三个村只有1000多人,市水利局在安排水源工程建设时,只批准人和村建水源工程,其他三个村都要通过管网辐射来解决。”新郑市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让百姓用得起长受益

水源解决了,自来水入户了,日常管护成了问题。为此,我市引入群众参与、监督农村饮水工程的机制,让群众真正用得起、长受益。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法人主体。二是进一步规范建设程序。三是积极推行“四种”管理模式。即以新密市睿禹供水公司、中牟白沙水厂等为主的公司化管理模式;以荥阳油坊村、新郑官刘庄为主的协会管理模式;以新密柿园村为主的拍卖经营权模式;以巩义市王窑村、新密九龙咀村为主的个人承包模式。

谁受益,谁管理。市场化运作使供水工程逐步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维护、自我更新。

“现在每月水费约4元钱,不贵。”村民刘泉说。用水交费,农户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人均用水量减少了一半。在回郭镇西安全水水厂门口的水价公示栏里,记者看到各收费项目一目了然。“从项目公示,到质量监督,农民全程参与。”回郭镇农办水利站站长李晓东说。

用水交费让农民告别了“大锅水”,喝上了“商品水”;用水户协会管理,杜绝了“人情水”,更让村民喝上了“明白水”。

目前,全市已建成的供水工程中, 100多处实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28处实行企业化管理,46处实行个人承包,20处已经拍卖经营权。

官渡镇十里铺村刚通上自来水,就成立了村级农民用水协会,主要职责是监督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公示水费、维修费、人员工资费用等。在该村的带动下,各用水村组均按照各地实际情况,成立村民用水协会,协会由村民代表、老干部等共同组成,在村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总水表到各家各户的支管网、资产划拨用水协会管理、管网的维护、水费征收等工作。

为让农民用得起自来水,各地还组织群众听证会议,由物价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低于城区0.2元/吨,采取保底水价与计量水价相结合,既让农民用得起,又让农民得实惠。同时规定,供水企业每月通报水质、水量、水价等情况,制订严格的供水制度,停水实行提前公布,确保群众用水稳定。各乡镇对贫困户、五保户等社会弱势群体,减免安装费用和水费。

人水和谐新村更美

中牟县韩寺镇东营村村民王春房开始享受到农村饮水工程带来的实惠。年近不惑的王春房拧开家里的水龙头,清凌凌的水流了出来,“深井里出的带有甜味儿,好喝、卫生!”“从此可以踏实外出打工,再没后顾之忧了。”这些话被他反复念叨着。

“氟斑牙、脑血栓、癌症”,曾是荥阳市高村乡史坊村村民祖祖辈辈最头疼的病。

“都是水闹的,有色不说,还有一股苦咸味,还有点碜牙!”该村村民张天顺说。

“打井,必须打井!”2006年秋,在上级项目资金的扶持下,史坊村终于在村内打成了一眼200米深的井。11月5日,开闸放水!望着白花花的水柱喷涌而出时,不少村民早已泪流满面。

同样,在巩义、登封、新郑等地,农民感受到安全水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巩义市回郭镇北杨庄村村民孙水花激动地告诉记者:“56年啦!一直喝苦咸水,现在终于喝上又清又甜的水啦,真得感谢党和政府啊!”

有了水就有了绿色,有了水就有了笑声。走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村,处处可见一张张发自内心喜悦的笑脸,处处可听见农家妇女洗衣、做饭时哗哗的流水声和爽朗的笑声。

如今,在许多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的地方,广大农民因为有了水,种出了希望,收获着富裕;水利部门因为送去了水,赢得了信任,赢得了民心,更赢得了事业兴旺的根基。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