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饮水思源念党恩
寻找“解放”
交通客流井喷
商家盆盈钵满
646万人游郑州
与艺术约会家门口
星伴神七飞
太空传影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与艺术约会家门口
——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社区文化活动巡礼
演出团队走进社区与市民同乐。本报记者 李 焱 摄

本报记者 高 凯

本土豫剧字正腔圆、印尼舞蹈风情万种、土耳其乐曲热情奔放……本届亚洲艺术节的社区文化活动可谓是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市内五区,10个专门的表演场所,从9月26日开始,至今已为市民奉上近90场大大小小的演出。在锣鼓声中、在歌声中、在舞步中,市民在家门口尽享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

居民现场体验幸福

家住人民路的吴玲大妈是街坊邻居眼中的京剧“名家”。 10月4日,吴大妈和由街坊邻居等组成的亲友助威团来到光大广场,在众亲友的鼓励下,吴大妈唱得酣畅淋漓,赢得台下经久不息的掌声。“谢谢爱我的邻居和好友们,也感谢亚艺节,它让邻居们之间变得更亲了,也让我们大家更幸福了。”吴玲激动地说。

在本届亚艺节的表演活动中,像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每位演员、每位居民都在欢歌笑语中享受着幸福和美好。

据了解,在亚艺节社区文化活动中,文艺表演有官方组织的文艺节目,也有群众自发排练的节目。节目的种类涵盖了戏曲、歌曲、舞蹈、小品、相声等。在记者接连数日的采访中,每逢有演出,现场都是人山人海,上至七十多岁的老人,下至三四岁孩童,大家津津有味地欣赏节目,品味不同国度的文化,从不同的节目中感受着同一份幸福。

台上台下真情交流

9月30日,家住紫荆山路的陈伟一家五口来到位于金水路和未来路交叉口的光大广场上观看演出。一个叫做《称妈》的小品,让陈伟和妻子黄女士的眼眶都湿润了。看完节目,夫妻两人对一起前来观看节目的母亲说:“妈,以后如果有儿女委屈了你的地方,你一定要说出来,我们一定让你的晚年幸福安心。”

10月1日,马来西亚艺术团来到同乐社区进行表演。登台表演前,社区居民热情地和远道而来的客人攀谈,有的拿来矿泉水和水果,有的互赠纪念品,有的一起合影留念,更有一些社区居民热情地邀请演员到家中小坐。“虽然在语言的沟通上还有很多障碍,但因为亚艺节,让我们在家门口欣赏到这么多国外文艺团体的精彩演出,真是太幸福了。”观看表演的市民刘伟说。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会在亚艺节社区表演的舞台上上演,在记者的采访中,曾有一位国外艺术团的演员激动地说:“来到中国,真的感觉太幸福了,这里的每个观众都很热情,我感觉每天都被热情包围着。”

为友谊插上艺术的翅膀

“你家住在哪里?是郑州的吗?”“留个电话吧?我的女儿也喜欢弹琴。”“你跳舞跳得这么好,在哪里学的?”……在亚艺节的演出现场,这样一幕幕充满热情问候和交流的场面比比皆是,不少未曾谋面却同住一个小区,或同在一条马路附近居住的市民,在亚艺节上成了好朋友。孩子和孩子之间乐了,大人与大人之间熟了,生活的环境因为亚艺节的到来而重新有了另一种味道。

“我女儿参加了亚艺节社区表演的一个节目,现在那些和她一起演出的同龄人和小观众,她认识了很多。我和她爸爸也因为经常跟着孩子来到现场,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心里特别高兴。”市民赵玉婷说。

长期从事礼仪学问研究的王蓓老师对记者说:“在国外,文艺表演、开小聚会是人们互相认识,表达交往心愿的不错选择。中国的开放和中国文化的开放,也会改变很多人的交往方式,随着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很多人会乐意选择在这种场合结识新朋友。”

如果说亚艺节正在改变郑州,那就是亚艺节把郑州变得更美了,人与人之间更和谐了。在共享文化交流的喜庆中,精彩不断的社区文艺节目让郑州更加开放,让郑州的亲情味儿更浓了,就像是亚艺节的节目好戏连台一样,郑州人的生活也将是一天更比一天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