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先进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设岗定责”: 党员无职也有责
改革开放30年思想解放的三次突破
发挥优势建设“三化两型”新城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发挥优势建设“三化两型”新城区

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力争经过10年到15年的不懈奋斗,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这是市委根据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世界眼光、创新思维确立的郑州城市发展的新目标、新定位。惠济区作为郑州市北部的新城区,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土地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具备了率先建设“三化两型”城区的基础和条件。惠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理清思路,全面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着力建设“一区(最佳人居环境区)、两中心(会议中心、休闲中心)”,大力发展“三个产业(现代农业、生态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把惠济区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争做郑州市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排头兵。

一、发挥后发优势建设现代化城区

惠济区以往是城郊型农业区,2004年以前城市建成区面积仅有1.4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小,工商业发展滞后,城市建设非常薄弱。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城区规划面积达到70.8平方公里,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较2004年平均翻了一番,2008年1至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郑州市前茅。城市建设和管理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演变,2008年8月份全市城市管理千分制考核中,我区取得了总成绩第一名的好成绩。综观来看,惠济区正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向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的过渡时期,加快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是我区的紧迫任务和重大课题。一是深化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区;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区;坚持绿色GDP,好字优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二是深化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郑州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四个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加快三全、思念食品综合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速冻食品“航空母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服务外包、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以及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等,努力打造郑州北部高端服务业的聚焦区。三是深化城市建设管理的现代化。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利用新城区的后发优势,高品位规划设计,高标准城市建设,配合搞好黄河公铁大桥、连霍高速下道口、西绕城公路、沙口路快速通道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完善辖区内交通路网和基础设施,提高房地产建设的品位和档次,打造精品工程,构筑城市亮点,提升城市的形象和魅力;高水准加强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果。

二、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国际化城区

国际化城市是外向度高、辐射面大、影响力强的城市,是现代城市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惠济区坚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区成功引进了香港上市公司宏安集团参与毛庄农产品市场改造升级,毛庄无公害蔬菜可直接供港销售。今年1至8月份我区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全市第一。虽然我区在对外开放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开放型经济发展起点低,国际化的程度还比较低、领域还比较窄。今后我区要进一步拓宽对外交往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一方面要更多地“引进来”,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世界500强及国内大型企业,多形式、多渠道引进外资。另一方面要更多地“走出去”,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支持企业扩大工程承包规模,加大外派劳务工作力度,推动更多的企业和人员走出国门创业和就业;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和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新城区建设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准。

三、发挥产业优势建设信息化城区

信息化城市是后工业化时代城市的必然趋势,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惠济区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电子政务发展迅速,数字化城市建设日益加快,信息产业初具规模,但作为新城区,我区信息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的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创意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搞好园区规划并付诸实施,力争三年内使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使惠济区成为郑州市重要的信息创意产业基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四、发挥环境优势建设生态型城区

生态型城市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惠济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0%,2008年4月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时我区还是“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区”,生态价值测算达30多亿元。按照建设生态型城市的要求,我区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城区。一是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争取森林覆盖率到2010年达到45%以上。二是努力培育建设生态景观。三是积极推进生态镇、村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

五、发挥人文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区

创新型城市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近年来,惠济区依托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了三全食品、海韦力食品添加剂等一批在行业内具有领先科技水平的创新型企业,2007年11月,我区被中国科协正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全方位、多层次共同努力和营造。一是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二是努力建设创新型企业。三是努力建设创新型社会。充分发挥高等院校、院士工作站的作用,借助院士等人才外力,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政府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设学习型城区,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弘扬激励创新、鼓励冒尖、包容个性、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张俊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